
文/老赵
仁德昭千古,桃园义气长。
卧龙腾蜀汉,鼎峙定三方。
《五绝·昭烈风骨》赏析:
首句“仁德昭千古”
以“仁德”二字为全诗定调,直指刘备最核心的精神特质。此句呼应《三国志·先主传》“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的史笔定评,亦暗合刘禹锡“天地英雄气”的恢弘气象。诗人以“昭”字点睛,既映射刘备谥号“昭烈”的史实,又以动态化表述赋予仁德穿越时空的感染力,恰如后世文人对蜀汉“仁义布于天下”的集体追忆。
次句“桃园义气长”
浓缩桃园结义这一标志性事件,以“义气长”三字构建时空张力。既点出“誓以共死”的兄弟盟约对蜀汉立国的奠基作用,又与刘禹锡诗中“业复五铢钱”的汉室正统观形成互文。一个“长”字尤具匠心,既暗喻关羽、张飞随刘备转战三十年的忠义长存,又暗示这种精神在《三国演义》流传中成为民族文化基因。
第三句“卧龙腾蜀汉”
以“腾”字活化历史转折,精准捕捉诸葛亮出山对蜀汉的战略意义。此句既对应刘禹锡“得相能开国”的史论,又暗含《隆中对》“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宏图。动词选择极具张力:“腾”既指诸葛亮如潜龙腾空改变时局,亦暗喻蜀汉政权因贤相辅佐而崛起,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路径形成对比。
结句“鼎峙定三方”
以雄浑笔力收束全篇,“鼎峙”二字既化用刘禹锡“势分三足鼎”的经典意象,又暗藏历史纵深——从光武帝“五铢钱”复兴到刘备续汉祚,完成“汉室三兴”的叙事闭环。“定”字尤为精妙,既突显刘备集团从流离到立国的艰难历程,又与曹操、孙权形成制衡关系,暗合《三国志》"鼎足之形成矣"的史家论断。
整体结构
全诗四句暗合“起承转合”之道:首句立人,次句叙事,三句转折,末句定局。每联皆以动词点睛(昭、长、腾、定),在20字间完成从个人品德到王朝兴衰的史诗叙述。较之刘禹锡五律的史论纵深,此作更重精神特质的意象提纯;相比同题材五律的铺陈叙事,则以绝句的凝练达成“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可谓咏史绝句的典范之作。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人,农民,退役老兵赵存宝。1955年生。现闲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