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桃花源后记》
一邓铁兴
遗情想象溯桃源,
迭荡春秋几变迁。
往昔风光陈绝代,
如今景色盛空前。
陶公后裔祥和绕,
曾氏宗亲福泽绵。
千载传奇相聚首,
喜闻乐见起新篇。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附原文:
桃花源后记
王巧林
昔有武陵捕鱼者,偶入桃源秘境,见其地政通人和,山川秀美,风光旖旎,遂得数日之乐。时彭泽令陶公渊明记其事,成美谈矣。然世人皆知捕鱼者,而鲜有知其幼子留于桃源,以享福泽。
岁月荏苒,转眼一千六百载有奇。渔人之幼子后裔,今轩辕国太守,名曰曾子安,忆及先祖遗训,心怀寻亲之念。毅然出洞口。但见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沿张家界大峡谷,跋山涉水,历经艰险,终至常德。
及至常德,触目所及,乡村如画,阡陌交通,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相映,一派祥和之气。复观城市之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繁华鼎盛,尽显国泰民安之象。子安睹此盛景,心中震撼,叹曰:“此乃仙境乎?何逊于昔日之桃源!”
未几,子安踏上寻亲之路,探寻曾氏宗亲之消息。乡人闻之,皆惊叹不已,言及当年捕鱼者之事,恍如隔世。乡亲知其来意,人皆关心。适逢武陵太守曾子凡荣者,挂冠归里,赋闲在家,真个是“无巧不成书”!孰料太守即当年渔人长子之后,二人拥抱,喜极而泣。太守迎客还家,共叙亲情,展示曾氏家谱,一一比对,方知二人皆渔人六十五世孙也。
眼见清明在迩,太守带其至祖墓,合族老少以旧时三牲礼仪祭祀。子安闻中华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乡村有机器人劳作,嫦娥奔月已然旧闻,羡慕不已。太守见其如此,遂赠其现代化农用机械并太阳能设备若干。
湘潭高源、荆州兴海者,高尚士也。闻其事,即令太守邀得陶渊明之后人陶涛者,同聚武陵,且邀得南国长青诗社同好,唱起高腔,喊着号子,欢迎远方客人;土家腊肉,石门肥肠,德权猪脚,安乡鱼丸,佳肴满桌。众人品茗举觞,共度良宵,雅谈古今,畅叙幽情。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众人皆叹桃源之奇,武陵之美,常德之富,更感世事沧桑,人间真情。子安感怀先人遗泽,德垂后裔,更叹今日之盛世,乃作诗以记之,诗曰:
常德寻亲路递迢,峡深峰峻洞庭潮。
乡村美景令人醉,城市繁华多娇娆。
曾氏乡贤情义重,陶公后裔语藏骄。
武陵胜景今何在,柳郡辉煌耀九霄。
国泰民安歌盛世,人间欢乐任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