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桃花源后记》
一罗培永
《桃花源后记》者,乃荆楚大儒王巧林先生所作也。其文继陶公《桃花源记》之遗韵,构奇幻之新章,读之令人兴感,思接千载,情系古今。
观其开篇,以武陵渔人之幼子留于桃源发端,别出心裁,独辟蹊径。未循旧记之常途,另起炉灶,创全新之脉络,为故事铺陈出独特之背景。使读者于熟知之故事轮廓中,生出无限新奇之感,恰似在旧园之中忽逢新径,引人入胜。
文中言及渔人之幼子后裔曾子安,身为轩辕国太守,心怀寻亲之念,毅然出洞。其“沿张家界大峡谷,跋山涉水,历经艰险”,此句寥寥数语,却将曾子安旅途之艰辛刻画得淋漓尽致。“跋山涉水”对“历经艰险”,以简洁而有力之对仗,展现出道路之崎岖、行程之艰难,令人仿佛目睹其于深峡峻岭间穿梭,于江河湖海畔跋涉之景,形象生动,如在目前。
及曾子安至常德,所见乡村“阡陌交通,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相映”,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繁华鼎盛”。此段描写,以乡村之宁静祥和与城市之热闹繁华相对,一静一动,相得益彰。乡村之景,化用陶公原文,却毫无违和之感,重现世外桃源般之悠然;城市之象,以现代都市之繁华风貌入文,古今交融,对比鲜明。“阡陌交通”对“高楼林立”,“屋舍俨然”对“车水马龙”,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常德城乡之独特景致,令人神往。
寻亲一节,尤为精彩。“无巧不成书”,曾子安与同为渔人后裔之武陵太守曾子凡相认,“二人拥抱,喜极而泣”,寥寥数语,却将亲情之浓烈、重逢之喜悦刻画得入木三分。太守迎客还家,共叙亲情,展示曾氏家谱,一一比对,确认世系。此中细节,如家常之事娓娓道来,却充满人间温情,让人感同身受。
清明祭祀,太守带曾子安至祖墓,合族老少以旧时三牲礼仪祭祀。此乃传承家族血脉、追思先祖恩德之举,于庄重肃穆之中,彰显出家族文化之深厚底蕴。文中虽未过多着墨于祭祀之场景,然寥寥数语,却能让人感受到那份对先人的敬重与怀念之情。
至于众人相聚一节,“湘潭高源者、荆州兴海者,高尚士也。闻其事,即令太守邀得陶渊明之后人陶涛者,同聚武陵,且邀得南国长青诗社同好,唱起高腔,喊着号子,欢迎远方客人;土家腊肉,石门肥肠,德权猪脚,安乡鱼丸,佳肴满桌。众人品茗举觞,共度良宵,雅谈古今,畅叙幽情。”此段描写,将聚会之热闹、众人之欢乐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人物之邀约,到欢迎之仪式,再到美食之罗列,最后到雅谈畅叙,层次分明,如同一幅生动民俗画卷。“唱起高腔,喊着号子”,以对仗之语,展现出民间艺术之独特魅力;“土家腊肉,石门肥肠,德权猪脚,安乡鱼丸”,罗列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亦增添了文章之生活气息。
文末曾子安作诗以记之,“常德寻亲路递迢,峡深峰峻洞庭潮。乡村美景令人醉,城市繁华多娇娆。曾氏乡贤情义重,陶公后裔语藏骄。武陵胜景今何在,柳郡辉煌耀九霄。国泰民安歌盛世,人间欢乐任逍遥。”此诗既总结了全文之故事,又抒发了作者对盛世之赞美、对人间真情之感慨。诗中对仗工整,如“常德寻亲”对“峡深峰峻”,“乡村美景”对“城市繁华”,“曾氏乡贤”对“陶公后裔”,使诗歌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
综观全文,《桃花源后记》以其独特之构思、生动之描写、真挚之情感,续写了桃花源之传奇故事。作者巧妙地将古今元素融合,既有对传统文化之传承,又有对现代生活之展现。文中对仗句之运用,不仅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各种场景与情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奇幻与温情世界之中。此记实乃一篇不可多得之佳作,值得反复品味,细究其中之妙处。
古记新篇韵绕梁
巧林妙笔著华章
桃源再续情犹切
后裔重寻意未央
乡邑繁华呈盛景
宗亲聚首诉离殇
千秋故事传佳话
雅颂遗风岁月长
一一一一一一一
附原文:
桃花源后记
王巧林
昔有武陵捕鱼者,偶入桃源秘境,时彭泽令陶公渊明记其事,成美谈矣。然世人知捕鱼者,而鲜有知其幼子留于桃源。
岁月荏苒,转眼一千六百载有奇。渔人之幼子后裔,今轩辕国太守,名曰曾子安,忆及先祖遗训,心怀寻亲之念。毅然出洞口。但见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沿张家界大峡谷,跋山涉水,历经艰险,终至常德。
及至常德,触目所及,乡村如画,阡陌交通,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相映,一派祥和之气。复观城市之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繁华鼎盛,尽显国泰民安之象。子安睹此盛景,心中震撼,叹曰:“此乃仙境乎?何逊于昔日之桃源!”
未几,子安踏上寻亲之路,探寻曾氏宗亲之消息。乡人闻之,皆惊叹不已,言及当年捕鱼者之事,恍如隔世。乡亲知其来意,人皆关心。适逢武陵太守曾子凡荣者,挂冠归里,赋闲在家,真个是“无巧不成书”!孰料太守即当年渔人长子之后,二人拥抱,喜极而泣。太守迎客还家,共叙亲情,展示曾氏家谱,一一比对,方知二人皆渔人六十五世孙也。
清明在迩,太守带其至祖墓,合族老少以旧时三牲礼仪祭祀。子安闻中华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乡村有机器人劳作,嫦娥奔月已成旧闻,羡慕不已。太守见其如此,遂赠其大型现代化农用机械并太阳能设备若干。
湘潭高源、荆州兴海者,高尚士也。闻其事,即令太守邀得陶渊明之后人陶涛者,同聚武陵,且邀得南国长青诗社同好,唱起高腔,喊着号子,欢迎远方客人;土家腊肉,石门肥肠,德权猪脚,安乡鱼丸,佳肴满桌。众人品茗举觞,共度良宵,雅谈古今,畅叙幽情。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众人皆叹桃源之奇,武陵之美,常德之富,更感世事沧桑,人间真情。子安感怀先人遗泽,德垂后裔,更叹今日之盛世,乃作诗以记之,诗曰:
常德寻亲路递迢,峡深峰峻洞庭潮。
乡村美景令人醉,城市繁华多娇娆。
曾氏乡贤情义重,陶公后裔语藏骄。
武陵胜景今何在,柳郡辉煌耀九霄。
国泰民安歌盛世,人间欢乐任逍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