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知名作家岩波接触较多,关于“嫉妒”的话题,他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红作家柯云路发表了长篇小说《新星》,继而电视剧出炉,红极一时,几乎万人空巷,因为作品反映了当下改革开放的诸多故事和问题。但此时天津的文学刊物《小说家》发表了某作家的一个短篇《贼星》,像是巧合,又不像巧合,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个人是“嫉妒”柯云路了。时隔不久,柯云路就在这家杂志上发表了新的长篇小说《关于嫉妒之研究》。看上去就是回应,当然,读者也可以理解为“巧合”。只不过这样的巧合太牵强了。
前不久读了作家岩波的长篇小说《理想国》,感触颇深。这是一部具有认识价值的重要作品,因为是在国外出版,在国内“不承认”,不能参加各种评奖,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质量。里面写了一个叫做“冯亢龙”的反面角色,这个人有一定才华,一直混在干部队伍里,因为做事手狠而竟被某领导喜欢,加之不断请客送礼,便步步高升爬上领导岗位。他一旦得势,便翻过手来打击、压制身边某些方面比他强的人,各种卑鄙恶劣的表现无所不用其极。《理想国》一书对这个角色用笔较多,冯亢龙这种人最终发展为贪官,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放纵自己的情感,放纵心底里“贪婪”这个恶魔。尤其当他有了一定权力以后,也就打开了“贪婪”的魔瓶,对身边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贪,看到身边的人某方面比自己优秀,便不能容忍。对金钱要贪,对名誉、声望、威信也要贪,于是产生一系列变形的、畸形的、欲把身边优秀分子置于死地、赶尽杀绝的杀人不见血的种种表现。为了做得光明正大,便套上种种合情合理合法的外衣。
这样的人我也见过,但因为我不写小说,塑造不出这样的人物形象。嫉妒是人类的本性之一,每个人都会有嫉妒的本性存在,这与盲目的“自我完美和理想化”紧密相连,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最完美的,最棒的,最神通广大的。而嫉妒心的另一来源是缺乏安全感,经常害怕被别人比下去,被比下去意味着可能陷入被动和困局,因此心存恐惧。再者,农耕文明造成的自私狭隘的国民品性,目光短浅的小市民的卑劣心态,导致产生“恨人有笑人无”的种种表现,在人世间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人们往往认为说得是别人,于己无关,其实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理想国》中嫉妒泛滥的例子来自现实生活,作家岩波说到一个这样的例子:他因为擅长写作,他的上级既羡慕又嫉恨,他上党校,岩波帮他写了毕业论文得了优,他不仅没感谢,反倒鼓动岩波说:“你有这个水平,赶紧成立一个党吧!”岩波装没听见,没理他。岩波本身就是党员,再成立一个党——你想干什么?要颠覆我们的党吗?岩波说,挖这么大的坑害人,源于嫉妒。嫉妒杀人的手段是五花八门的。从《理想国》一书可以看出端倪。
柯云路写《新星》,很快有人写出《贼星》,属于骂闲街,是市井泼妇的勾当;《理想国》中的例子,比骂闲街严重得多,可恶得多。这个问题短时间无解,需要漫长的社会发展和国人思维的进化,何时国人跳出农耕文明的窠臼,跳出小市民的狭隘龌龊,就差不多了。期待吧!
【作者简介】杨村人,知名网络作家,著有各种散文随笔、书评多篇。
(插图由豪哥摄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