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盖吉忠
清晨,太阳像红色的大火球,从东方冉冉升起,照耀着充满希望的大地,映红了一张张笑脸。北方的春天,乍暖还寒,人们还是穿着厚厚的衣服。冰雪开始融化,还残存着积雪。
开学这几天,我在学校宿舍住,每天起得很早,校园一片宁静,只有松树傲然挺立,翠色的枝桠随风摇曳,舞动着绿色的身姿,好像和春风相互辉映。几只鸽子从教学楼顶飞下来,在操场上觅食,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我漫步在校园的操场上,仰望天空,白云飘飘,地面积雪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印痕是我对工作执着的见证。回想以前的工作,喜忧涌上心头,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我在校园来回踱步,一个个暖心的场面,映入了我的眼帘,深深地打动了我,教育了我,感染了我。我边思索边向大门望去,学生陆续来到学校。有个一年级的学生做的好事让我终生难忘,他的举动至今感动着我,时时在我的脑海浮现,他就是一年级的刘志涛同学。
每天清晨,在操场,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来得很早,左手拿着垃圾桶,弯下腰,右手捡起纸片,放在垃圾桶里。眼睛来回扫视地面,发现垃圾就捡起来,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来回捡。有时,一阵风袭来,把纸片刮跑了,纸片好像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故意捉弄他,等他追上了,一阵风又把纸片刮跑了,他飞也似地把纸片追回来,放进垃圾桶里。他自言自语道:“看咱俩谁厉害。”这是胜利者的自信,我被眼前的一幕感动着,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我走到他跟前,问道:“是谁让你捡的垃圾呀?”他自豪地说:“我自愿的。”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校园就会变成一个美丽的世界。小小的年纪,就有这种大局意识,长大了一定错不了。孩子的成长与环境有很大关系,确切地说,与父母老师教育分不开。他是我校普通的一名小学生,像他这样的学生不胜枚举,从这些学生身上看到了学校的未来,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们才是时代最可爱的人。每天早晨发生的一桩桩感人的故事,时时激励着我做好事。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早晨散完步,我来到餐厅用餐。餐厅宽阔,地面干净,环境优雅,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住宿学生也陆续来到餐厅,学生排队打饭,秩序井然。饭菜可口,不限量,随便吃,他们都很节俭,剩饭剩菜很少,做到一粥一饭当思之来用。一件件小事,触动了我心灵最柔软的部位。
学校伙食很好,饭菜可口,一周不重样,搭配合理。学校从不采购劣质食品,学生吃得放心,用得舒心,确保师生身体健康,深受学生欢迎,赢得社会认可,得到了家长的赞誉。
中午用餐学生比较多,学生轮流吃饭,先是低年级后是高年级。学生排队打饭,秩序井井有条,没有拥挤现象。餐前,吴校长领学生诵读节约粮食的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诵读已成为一种常态,学生不但受到了教育,而且学会怎样做人。学生学会了不少知识,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细细欣赏学校环境的美,不仅仅外在,还有内在精神。年年岁岁,夏天学校鲜花盛开,蜂蝶嘤嗡,百鸟争鸣,处处是鸟语欢歌。鲜花争艳,不仅赏心悦目还能生津清肺。我更喜欢那蹿红,映红了人们的笑脸。
捡拾生活的碎片,学校无小事,处处是大事。目睹这几年的变化,学校的建设蓝图正徐徐展开,一个美丽的学校正展现在人们眼前。如今,行走在学校的绿色长廊,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花与校相映,人与景共美。
作者简介:
盖吉忠,黑龙江省庆安县大罗镇中学高级教师。北林区作协会员,小说、散文、诗歌发表在《绥化晚报》《伊春日报》《北极光》《青年文学家》《中国作家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