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 进 西 藏
何俊锋

雪山站着,是扎西。小河躺着,是卓玛。在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白云系在雪山的脖子上,那是卓玛献的哈达,晨光流入小河的臂弯,那是扎西采撷的天珠。那些湖泊
都沉浸在度母经里,湖边的经幡解释着,以前的日子和今天的日子,以后的日子,你在长江头,汇天上水,我在长江尾,拥大海情。远处,那缭绕山峰下的云雾与皑皑积雪厮磨着阮阮耳语,近听,江上绿林鸟雀啁啾缠绵了悄悄情话。绿茵的沙洲草地中牛羊恬淡,恍若悠扬牧歌。那宁静水面倒映蓝天雪峰。岸边的藏柳葳蕤遒劲伟岸,仿佛历尽沧桑萌新,路上桃花依然不时飘飞,粲然若靥笑春风。这浅夏的湿地间,不知是多情的雅鲁藏布依偎着尼洋河,亦或羞嗒的尼洋河缠绕过雅鲁。

这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的地方,那般的雪山蓝天,白云翠林,清流碧水,草地河滩如诗似画。让人见识原生态的美,美至疑惑不似人间。这里的江流没有激流浊浪,汹涌奔腾。那寂寥江天空明宁谧,没有喧哗的河流,静寂温顺,仿佛远离了尘嚣,流连在世外的幻想......。林芝,这西藏江南孕育的独特风光,在“太阳宝座”的庇佑下出奇清秀。工布的初春绿意盈盈,本该渐新渐郁,可这里的春绿花红,又是含蓄的,有时也是羞涩的。时而夹带些雪花,或许点坠些落英,惹得满地人间生香。雪域的这一片翠绿,总让心生于此昄依的念想。

尼洋河,传说是“神女的眼泪”汇聚而流成这条工布藏人的母亲河,藏语译意,河为“曲”,尼洋河也称“娘曲”。发源于米拉山麓西侧的错木梁拉,出自天神圣洁的雪水,汇成雅鲁藏布江下游最大支流。水质格外清滢明澈,水色分外翠绿如翡,溅起的浪花洁白若雪,藏族人形容它,飞花碎玉。尼洋河蜿蜒流过六百里地,滋养了沿途风景秀美迷人。河谷里林地草滩错落,田畴藏寨交织,间或影影绰绰辛勤农作的人群,在淡淡晨雾中编织一幅田园生活的世俗胜景。那不正是我们这些异乡人穷尽一生寻寻觅觅的远方,让人想要珍惜的一蓦静美岁月,静好时光。
我们的研学5号车行驶在新修的306省道虽弯绕蟠曲,却沿尼洋河畔平稳行驶。绿荫茂盛,风光旖旎。阳光下,车窗外缓缓移动的山峦,峰顶白雪熠熠发光,腰间云带轻绕,好一份“半山居雾若带然”的陶醉。车行至林芝则门村附近。眼前,江天空阔邈远,江面壮阔平缓,不难猜出,这里是令人瞩目的江河汇流地方,这里是令人期待的雅江与娘曲亲吻奇景.....。

雅鲁藏布,源自喜马拉雅杰玛央宗冰川,藏语译为“高山流下的雪水”。全长绵延三千多公里,梵语称“梵天之子”。逶迤蜿蜒在世界屋脊上,名至实归的极地天河。流经了藏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被视为藏人的“摇篮”和“母亲河”。雅鲁藏布以源远流长的情义,宽广无私的胸襟,怀抱了这多情善感的尼洋河,演绎了大自然最和美壮丽的一景。
站在观景台上,极目方圆数千之遥,江面浩淼辽阔,沙洲河滩横亘参差,水草林木交相掩映,牧场麦田间隔连结,编织一派水乡境遇。远山如黛,雪峰连绵,沿岸桃花盛开,掩映着村落星罗棋布。借一阙“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写照一出雪域水乡的情境。疏密如网的河道,条分缕析的水流,把沼泽的款款色块,恰似大气笔触描绘出色彩斑斓的一幅乡村油画。

江河汇合的三角洲,河水到了这里不再是奔腾的急流,一改先前鲁莽而变得温顺轻柔。空阔的江面,流水把河床梳离得支零破碎,让三角洲如此变幻多端。望着尼洋河与雅江交汇处,缓缓流动的河水,有一半是清澈碧绿,另一半却灰黄浑浊,令人叹谓一浊一清,泾渭分明亦是尼雅奇观。
走下河岸,新修的玻璃栈道可直达河滩一段。那七零八落的沙洲,星罗棋布的小岛散落江中。沼泽纵横苇草丛生,冲积沙丘洁白泛光。温湿的季风吹绿了麦苗牧草,吹绿了环岛林带的新柳旧榆。牛羊点缀其间,犹如黑白珍珠撒落。几处简易农舍,袅起淡淡的早炊轻烟,不同季节呈现迥异的田园风光,变幻着雪域江南难得一派鱼米之乡的诗意。这意外的遇见,额外的收获,就这般匆匆又走了。坐在车上回望,渐行渐远时,忽然想到,我们不也全身心地追随雅鲁藏布江急急忙忙奔向未知的前路.

作者简介
何俊锋,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美术》原主编,《逸品》,《道法终南》杂志社社长、总编,《三秦视点网》总编辑,西安市首届十大城市精英,中国最美退役军人,西安丝路商会副会长。曾任汉上至尊集团总经理,中菲投资集团副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