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咏论》读记【十二】续……
参考柳宗元《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及《重赠》二首得句:
为师者谦
傅贺楠
欲将得意寄于锡,自诩野凫何若鸡。
父子书观歧在内,心中各论叫高低。
《为师者谦》诗文解析
傅贺楠的《为师者谦》以简洁的笔墨,通过对柳宗元与刘禹锡及其子书法交流细节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柳宗元作为师长谦逊的品质。
首联:谦逊态度的表达
“欲将得意寄于锡”,开篇表明柳宗元欲把自己颇为得意的书法作品寄给刘禹锡。“欲”字体现出柳宗元主动分享的意愿,而“得意”之作的寄出,并非出于炫耀,而是为了交流。紧接着“自诩野凫何若鸡”,柳宗元以“野凫”自比,将刘禹锡的书法比作“家鸡”,自谦地认为自己的书法不如刘禹锡。这种以野鸟与家鸡作比的方式,形象且生动地展现出柳宗元谦逊的姿态,在与友人的艺术交流中,不矜不伐,放低自己,凸显其对刘禹锡书法艺术的敬重。
颔联:书法观念差异的展现
“父子书观歧在内,心中各论叫高低”,此联进一步深入到书法观念层面。指出刘禹锡和他两个儿子在书法观念上存在分歧,然而这种分歧只是源于各自内心不同的视角和个人见解。这里“歧在内”强调分歧并非表面的冲突,而是内在观念的差异,“心中各论叫高低”形象地描绘出他们各自秉持观点,仿佛在内心暗自比较、探讨的情景。这既反映出书法艺术理解的多元性,也从侧面暗示柳宗元在教导刘禹锡两个儿子书法时,面对这种观念差异,依然保持谦逊态度,尊重每个人对书法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虽简短,却围绕“为师者谦”这一主题,从柳宗元与刘禹锡的书法交流,到对刘禹锡父子书法观念分歧的描述,层层递进,深刻地刻画了柳宗元谦逊的为师形象,传达出在艺术交流与教导中应保持谦逊、尊重多元观点的理念。
《历代书法咏论》原著•杨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