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咏论》读记【十一】续……
参考刘禹锡《酬柳柳州家鸡之赠》及《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题诗》得句:
《慈怀致学》【新韵】
傅贺楠
心力灵怀韵自成,示儿用笔选师从。
甘当慈父依童趣,枉做闲人练誉工。
大雅才须金墨点,乡歌可就调腔宏。
洛中寻迹贺监草,皇象徐陵敬北名。
恨不同时能渗透,只忧尘土掩诗行。
《慈怀致学》诗文解析
这首《慈怀致学》以刘禹锡相关经历与观点为蓝本,围绕书法学习与文学艺术感悟展开,展现了作者对教育、艺术追求及文化传承的思考。
首联:点明理念与行动
“心力灵怀韵自成,示儿用笔选师从。”首联开篇表明一种理念,即只要用心努力且怀有聪慧情怀,做事自然能成,在艺术创作上便能形成自己的韵味风格。基于此,刘禹锡为儿子慎重选择书法老师,指向柳宗元。这不仅体现出刘禹锡对教育的重视,也反映出他深知良好引导对孩子艺术学习的重要性,为全诗奠定关于教育与艺术追求的基调。
颔联:展现慈父教育观
“甘当慈父依童趣,枉做闲人练誉工。”此联刻画刘禹锡作为慈父的形象。他尊重孩子天性,对于孩子随意书写画画不加以干涉抱怨,以保护孩子学习积极性。同时,他强调练字不应只为追求表面荣誉,如签名漂亮或博人赞赏,而是真正注重艺术内涵与自我提升。这一观点体现了刘禹锡对艺术学习纯粹性的追求,以及他独特且富有远见的教育理念。
颈联:阐述艺术追求
“大雅才须金墨点,乡歌可就调腔宏。”从文学艺术层面展开,指出高雅文章需配以一手好字书写,好的书法如同金墨点睛,能为文章增色。同时表明,即使是乡间歌曲,也应注重韵律腔调,使之洪亮优美。此联体现出作者认为无论高雅艺术还是民间艺术,都应追求极致,注重品质与表现力,反映出对各类艺术形式一视同仁的尊重与对艺术高标准追求的态度。
尾联:表达对文化传承的感慨
“洛中寻迹贺监草,皇象徐陵敬北名。恨不同时能渗透,只忧尘土掩诗行。”刘禹锡在洛中寺北楼见到贺知章草书题诗,惊叹其艺术魅力,由此感慨像皇象、徐陵这样南方书法家也备受北方人崇敬,体现书法艺术超越地域的影响力。“恨不同时能渗透”表达因与贺知章不同时代,无法直接交流切磋的遗憾,流露出对前辈艺术大家的敬仰与渴望深入学习的心情。“只忧尘土掩诗行”则表达对岁月侵蚀、文化遗迹消逝的担忧,体现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忧虑珍贵的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被历史尘埃掩埋,突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整首诗通过对刘禹锡教育理念、艺术追求及对文化传承态度的描述,传达出作者对教育、艺术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历代书法咏论》原著•杨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