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营黄河入海口以南至垦利区红光渔业社以北,约二 十公里长宽2公里的2米以下的海河交际近年发现了罕见的特大牡蛎礁群。

一个具有生态物种出现标志着东营地区渤海湾海岸线生态 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恢复。
这次在东营海岸重现的牡蛎,也称生蚝,或海蛎子。经过 中国海洋大学DNA 鉴定,得出的结论为雌雄异体的近江牡蛎, 广泛分布黄渤海海河交界处,据东营发现的化石来看,至少存 在6500万年,是中国固有的原始品种,尤其在黄河三角洲分布 最广,即山东东营沿海地区和寿光的小清河入海处。专家一般 称之为“黄渤三角洲近江牡蛎”,近年在东营重新发现的牡蛎平 均在2斤左右,长度在30公分以上,这样大的野生牡蛎在世界 牡蛎家族中也是较为罕见的。
牡蛎的生长对水质要求很高,近江牡蛎一般生长在河海交 汇处的浅滩处,靠河海交汇处优良的水质和生长的浮游生物而 生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渤海湾牡蛎主要产地在小清河入海 处,由于后来水质条件变差,渤海湾近江牡蛎几乎灭绝。近几 年在东营地区沿海近江牡蛎的大量出现,说明了东营地区河海 交汇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变,近江牡蛎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充分 的恢复,进一步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据海洋生物专家认为,位于黄河三角洲中心的东营地区这一次牡蛎成片的发现,不但能够直接推动渤海区域牡蛎的自然 资源的修复,显著提升和改善黄河口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而且 还能推动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
近江牡蛎及黄河入海口区域牡蛎礁群的恢复与重建,可能 为我国河口区域资源环境的生态修复提供一条新途径,为近海 环境的绿色治理提供新动能。黄河入海口流域是一个海陆互作, 人口与河口互依的生态系统。黄河入海口区域由于人类过度的 经济活动,可能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然而牡蛎礁群是 生态海洋平衡的重要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动能,其作用 堪比热带地区的珊瑚礁。近江牡蛎是适应河口区域低温淡水与 咸水交汇处物种,对于黄河入海口资源与环境的稳定发挥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牡蛎物种也是重要的营养丰富的经济物种,在人类文明发 展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700年前,我国沿海地区已经 广泛养殖,并制成多种食材和药材,在欧美国家及邻国日本也 把牡蛎列为食药中的上品称为“来自海底的牛奶”。
东营这次重新发现的近江牡蛎,经有关部门鉴定,不仅味 道鲜美(因为是长年野生,超过了很多同类养殖产品,且接近 世界上著名的牡蛎品种)而且营养丰富,并富含人类需要的多 种易吸收的微量元素,还含有十八种以上的氨基酸。牡蛎含碳 酸钙90%以上,并还有磷酸钙,及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锌元素, 还含有蛋白质,总氨基酸含量为0.15%~0.24%。
东营沿海海域这次牡蛎群的集中重现,会又一次把黄河三角洲的名字更好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因为这么富有营养,个头又大的牡蛎,全世界都罕见)。东营市的海岸线长,又处在河 海交界的地方,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水产资源,也 使得东营沿海的海产品,从营养口感都优于其它海域。

东营这次牡蛎种群的大量出现,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东营的水质出现了明显的恢复。常识性的原理说明,牡蛎的生长靠的是优质的水质,劣质的和被污染的水质是生产不出这种优质的野生牡蛎的。上世界九十年代后,牡蛎种群在东营的消逝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个生态恢复物种的出现,相对于提供很多的环境变好数字更具有说服力。大力宣传东营近江牡蛎的恢复,这说明东营市落实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显著的成绩。前面说过,牡蛎礁群对于恢复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保护性开发不仅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胜利油田新星燃气公司 张洪岩
2025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