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牵手门”
打油诗/李含辛
题记:
吃不上葡萄,老感觉是酸的,奶奶的,说不定哪一天,太阳照在咱门上,咱也去成都的大街走一遭。
这门哪门,门门恐怕都是给有权有势的人开的,普通老百姓,白日做做梦,倒乐事一桩。
锦城街头一幕戏,
牵手瞬间成话题。
世人围观如潮涌,
指点江山论非是。
真情假意难分辨,
键盘侠客逞威仪。
莫笑他人情与爱,
转头自己也沉迷。
文友点评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笼”,换句话来说“宁看含辛睿智一念,不看粗制滥造一篇”,“读含辛几句,胜读别人几部”。
——李含辛打油诗《成都牵手门》欣赏
主题呈现
社会现象映射
题记中的“吃不上葡萄,老感觉是酸了”以一种通俗且诙谐的方式暗示出大众对“成都牵手门”事件主角的复杂情感。可能是在表达大众对事件主角那种看似风光行为的一种羡慕与嫉妒混合的心态,觉得他们能有这样的行为(“吃到葡萄”),而普通大众却不能。
“这门哪门”这种简短的表述像是在对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力、特权等复杂因素发出疑问。到底这是怎样的一种现象(“门”在这里可能象征事件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因素),诗题明确是针对“成都牵手门”事件,整首诗都围绕此展开思考。
语言特色
口语化与通俗性
全诗采用口语化的语言风格。题记中使用“奶奶的”这种非常接地气的词汇,使读者感觉像是在听一个市井之人的闲谈,增强了诗的亲民性。这种口语化表达也符合打油诗的特点,打油诗通常就是以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为特色,让更多人能够轻松理解诗中的含义。
简洁性
无论是题记还是正文,语言都十分简洁。如正文只给出“这门哪门”这样简短的语句,却能引发读者对事件背后复杂因素的思考,不做冗长的叙述,留给读者更多解读的空间。
情感表达
大众视角的情感混合
从题记中可以看出一种复杂的大众情感。有对事件主角行为的调侃,像是“吃不上葡萄,老感觉是酸了”这种略带嫉妒的表达;也有对未来的一种戏谑性的期待,“说不定哪一天,太阳照在咱门上,咱也去成都的大街走一遭”,这里可能暗示着如果自己有了类似的机会(也许是获得权力或者财富等),也可能做出类似的行为,同时也表达出大众对这种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特权现象(制度、监督、司法)的好奇与疑惑,通过“这门哪门”来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