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咏论》读记【十】
——颂昌黎【通韵】
傅贺楠
三十三对鼓文歌,椎拓临摹艺几何?
孔子周游言错过,昌黎叹止揽羲娥。
金雕细腻风浑厚,铁锁铿锵筋不折。
万里长堤拦未果,呼号怒卷泄天河。
诗 文 解 析
这首《颂昌黎》是傅贺楠参考韩愈《石鼓歌》所作,通过回顾石鼓文相关事迹、赞美石鼓文书法艺术以及对韩愈创作《石鼓歌》的盛赞,展现了对石鼓文及韩愈文学成就的高度推崇。以下从不同方面进行剖析:
1. 首联:引入主题,引发思考
“三十三对鼓文歌,椎拓临摹艺几何?”:首联开篇点明韩愈所作《石鼓歌》全文有三十三联,直接引入主题。“椎拓临摹艺几何”以设问的形式,引发读者对石鼓文椎拓临摹艺术的思考,暗示这一艺术形式蕴含着深厚而不为人尽知的奥秘,为全诗奠定了对石鼓文及相关艺术探讨的基调,同时强调了《石鼓歌》与石鼓文之间紧密的联系。
2. 颔联:借古事对比,突出韩愈感慨
“孔子周游言错过,昌黎叹止揽羲娥。”:此联运用对比手法,将孔子周游列国错过石鼓文的遗憾与韩愈见到石鼓文后的叹为观止形成鲜明对照。孔子作为文化大家,错过石鼓文成为憾事,更衬托出韩愈见到石鼓文时的震撼与珍视,“揽羲娥”形象地表达出韩愈对石鼓文的惊叹之情,仿佛他因见到石鼓文而拥有了摘取星辰般的喜悦,突出了石鼓文在韩愈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其带给韩愈的巨大触动。
3. 颈联:刻画石鼓文书法特点
“金雕细腻风浑厚,铁锁铿锵筋不折。”:颈联着力描绘石鼓文的书法艺术特点。“金雕细腻”,将石鼓文的文字比作经过精细雕琢的金属工艺品,展现出文字线条的细腻质感,体现出石鼓文书法在笔画细节上的精致与讲究;“风浑厚”则强调其整体风格的雄浑厚重,具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气质。“铁锁铿锵筋不折”进一步以铁链为喻,形容石鼓文书法笔画刚劲有力,如同铁链般铿锵作响且坚韧不屈,突出了石鼓文书法笔画所蕴含的力度与韧性,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 尾联:盛赞韩愈创作气势
“万里长堤拦未果,呼号怒卷泄天河。”:尾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以磅礴的气势盛赞韩愈创作《石鼓歌》的情景。将韩愈创作《石鼓歌》比作冲破万里长堤的洪流,“呼号怒卷”生动地描绘出这股洪流的汹涌澎湃,“泄天河”则进一步强调其来势之猛,如同天河之水倾泻而下,不可阻挡。这一比喻形象地展现出韩愈创作时的激情与力量,以及《石鼓歌》所具有的强大感染力和震撼力,表达了作者对韩愈文学创作成就的高度赞美。
整首诗围绕石鼓文与韩愈的《石鼓歌》展开,结构严谨,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既展现了石鼓文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又突出了韩愈对石鼓文的深刻感悟及在创作《石鼓歌》时所展现的非凡才华,表达了作者对韩愈及其作品的崇敬之情。
《历代书法咏论》原著•杨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