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秋夜
文/曾小蓉
西风一夜桂花黄,香馥南楼洒绣窗。
月照秋姿怜瘦影,寒烛千泪泣红妆。
网络点评
一、意象解析与意境营造
秋夜物象的细腻勾勒
首句“西风一夜桂花黄”以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桂花黄”结合,既点明秋令时节,又通过“一夜”暗示时光流逝的迅疾,渲染出秋意渐浓的萧瑟氛围。
“香馥南楼洒绣窗”中,“洒”字将桂花的香气拟物化,仿佛香气如月光般倾泻,既强化了嗅觉体验,又与后文的视觉描写(月照、烛泪)形成感官交织的美感。
月色与孤影的对照
第三句“月照秋姿怜瘦影”中,“怜”字赋予月光以情感,既是对秋夜清冷景致的哀婉,亦暗含诗人对孤独身影的自怜。此句与灼华《秋夜》中“孤身却枕一帘秋”异曲同工,均以物象映射内心孤寂。
寒烛与红妆的象征意蕴
末句“寒烛千泪泣红妆”中,“寒烛”与“红妆”形成冷暖对比:烛泪的冰冷凄清与红妆的艳丽形成张力,暗示外在繁华与内在孤寂的矛盾,深化了秋夜中无人相伴的怅惘。
二、情感表达与诗境升华
时光流逝与生命之思
诗中“西风一夜”“寒烛千泪”等意象,隐含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桂花虽馥郁却易凋零,烛泪虽绵长却终将燃尽,诗人借秋夜之景抒写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孤独中的自我慰藉
“香馥南楼”“月照秋姿”等句,看似写景,实则通过自然物象的陪伴(如桂花、月光)传递出诗人于孤寂中寻求慰藉的心境。这与“遥望天河魂自安”的哲思相通,均以自然为寄托,寻求内心的安宁。
含蓄的闺怨情愫
末句“泣红妆”隐约透露出闺中女子的形象,寒烛垂泪与红妆独守的意象,暗含相思之苦,与“少妇独守空闺”的含蓄哀怨遥相呼应,但本诗更以景掩情,婉约深沉。
三、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
拟人与通感
“香馥洒绣窗”以通感手法将香气视觉化,“月照怜瘦影”以拟人赋予月光情感,使静态景物充满动态生命力。
对比与隐喻
“寒烛”与“红妆”的冷暖对比,隐喻外在华美与内在凄凉的矛盾;“桂花黄”与“烛泪”的短暂与绵长,形成时间维度上的张力。
结构精巧,虚实相生
前两句实写秋夜风物,后两句虚写情感投射,由景入情,层次分明。与“夜色淌来万物寂”的直白相比,本诗更重意象的婉转递进。
四、综合评价
此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群构建出清冷而馥郁的意境,情感表达含蓄深沉。诗人将个人孤寂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既有对生命易逝的哲思,亦隐含闺怨情愫,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展现了七绝“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其风格与灼华《秋夜》系列(如“月里愁人几许明”)相近,均以秋夜为载体,抒写复杂心绪,但本诗在色彩的明暗对比与情感的隐显交织上更具特色。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