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99)——一团和气(原创首发)
《二程全书》载:“明道先生坐如泥塑人,及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载:“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说到“一团和气”,不得不说程颐与程颢迥然不同的性格,和两人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
程颢、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是哥哥,人称大程。程颐是弟弟,人称小程。二程学识渊博,门下学生众多。学生们是如何看待这两位先生的呢?有一幅对联写得好,上联是“烈日秋霜正者正也”,下联是“春风和气纯乎纯矣”。这正是他俩的写照:大程脾气好,待人一团和气,讲课饶有风趣,听他讲课如沐春风。小程性格严峻,脾气火爆,和他相处犹如烈日秋霜。
先说程颐,程颐教学素以严厉著称,强调师道尊严。他给小皇帝宋哲宗当老师时,每次讲课,都以师长自居,面容严肃,以天下为己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小皇帝一见他就发怵。按当时规定,给皇帝讲课必须站着,程颐却认为站着讲不能体现老师尊严,固执地提出要坐着讲,务必使皇上养成“尊儒重道之心”。春光明媚,小皇帝靠着栏杆兴致勃勃地折柳枝玩,程颐见了,毫不客气地教训他:“春天柳枝刚刚生发,不可无故摧折!”让小皇帝不高兴了很久。
再说程颢,性格随和,待人和气。学生朱光庭跟从他在汝州如痴如狂的学习了三个月,回家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精妙,他说:“我就像在春风中坐了三个月。”别人问什么意思?他说:“先生慈眉善目,终日坐着,好像泥塑的人,但他待人一团和气,循循善诱,使人受益无穷,如沐春风。”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了两个成语:“如沐春风”和“一团和气”。
有件趣事也很能说明程颢与弟弟程颐性格的不同。有一次,兄弟俩跟随父亲到寺庙住宿,程颢在左边走,程颐在右边走。随从都跟程颢走在左边,只有程颐一人走在右边。程颐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曾说这是我不及哥哥的地方。
程颢曾经写过一首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没有平和开朗的性格,没有一团和气的胸襟,是写不出这样淡泊从容的诗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