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严寺悟福
凌须斌
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来到南岳衡山可以充分感受到此言非虚。中华五岳,“唯有南岳独如飞”,南岳独秀于天下。遥想久远的过去,来到此地的高僧大德,当他们的宗教审美目光被这里吸引,便开始筑寺建院,开启修行之旅。我们瞻拜的福严寺,是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由佛教天台宗第二代祖师慧思大师创建。
现在还保存几十座古刹的南岳山中,位于掷钵峰南麓的福严寺卓尔不凡。它是“南岳四大名蓝”之一,南岳佛教五大丛林之一,华夏佛教十大丛林之一。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是禅宗南宗著名的传法胜地。今秋中国散文名家走进南岳采风创作活动,安排我们到佛寺采风,福严寺被列在第一站,故而非常期待此行。
走近福严寺,寺前几株苍劲古老、抜地参天的银杏树,那种从历史深处穿越而来的强大气场震撼了我。此行导游是南岳金牌导游,也是目前全国人大代表唯一的导游曾莲英。她给我们介绍,这些银杏树是慧思建寺的时候栽种的,它们栉风沐雨,伴随晨钟暮鼓、青灯古佛,走过了一千四百余年,而今已经成为南岳地理标志景观,引得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观赏,古银杏树和福严寺也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是南岳观赏银杏最佳的季节。此时,眼前的银杏树已开始变色,每棵树上的叶子明黄和翠绿相交织,呈现鲜明的对比和映衬,生动而又明快。我们一行的五六个人,情不自禁地手拉手,环抱住一株银杏树,旁边有人拍照,荡漾一山的笑声。
本次南岳采风活动由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甘建华策划,他和福严寺方丈大岳法师交往甚笃,友情深厚。他欣喜地告诉我们,大岳法师昨晚还在外出差,说可能今早回不来,但他今早已经赶回来了,正在等候我们。大家喜出望外,一片欢呼声。
寺门前,有一位知客僧已在迎候我们。福严寺山门并不高大轩敞,显得简朴雅致。门楣有“天下法院”的横额,两边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楹联。唐朝先天二年(713年),被尊为禅宗七祖的怀让禅师来到南岳,驻锡于此,广传佛法。他以“磨砖做镜”点化马祖道一,马祖得法后,在此传其法脉148人。随后,148人从此出发,东奔西走,南下北上,弘化四方,遍布天下。中国佛教弘法史上的一幕,何其壮观、伟大!“天下法院”的美誉,彰显了它非同凡响的身世。
知客僧带领我们参观,并进行讲解。说法堂上悬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上书“五叶流芳”四字。六祖惠能开创禅宗南宗之后,又经七祖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大力弘扬,从五代至晚唐兴盛一时。南岳怀让一系,经道一形成沩仰宗和临济宗;青原一系自南岳石头希迁开始,形成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这样,南禅两系共五宗,佛教史上称为“一花五叶”。而“五叶”皆源出南岳,故成为禅宗千古佳话。
站在福严寺内那株古银杏树下,知客僧给我们绘声绘色讲解了它的前世今生。这棵古树是慧思手植,而今铁杆虬枝,亭亭如盖,高耸向天。它饱经一千四百余年风霜,见证了福严寺和南岳衡山的沧桑。据传慧思栽种时,曾为其受戒,用艾火烧炙,现在主杆树皮上还可见疤痕。1972年,它不幸被雷电劈中,树干折断。四十余年过去,渐渐自愈恢复,缔造了古银杏树的传奇。
正像这株银杏树一样,福严寺也屡遭劫难,几度兴废。福严寺创建时,名叫般若禅寺。北宋时期,有位叫福严的僧人增修寺院,并栽杉树十万株,因而改称福严寺。福严寺至明中叶倾圮,明末崇祯年间住持佛鼎整修;清康熙时式庵禅师又整修,嘉庆初天山和尚整修;咸丰年间寺宇圮毁,同治年间海岸和尚重建,民国时期宝生和尚住持福严再度整修。“文革”又遭到破坏,寺内文物荡然无存。1986年,福严寺举行开光大法会,逐渐恢复了生气。1995年5月,大岳法师被推举为福严寺住持。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多方化缘,先后筹集七百多万元全面维修,又使古寺重光。
福严寺有福!看了古树、古寺、古迹,听了讲解,看了资料,我在思忖福严寺的兴废变迁和福严寺的福。福严寺的福,不仅仅是因人而得名的福,它的福有其福的内在逻辑。福严寺之福,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精神。慧思、福严、佛鼎、海岸、宝生、大岳法师,他们是佛教信仰的捍卫者、佛教文化的传播者、佛教精神的传承者。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又一个高僧大德,秉持佛心,一心向佛,牢记使命,前赴后继,坚持不懈,以振兴寺庙、弘扬佛法为己任,才得以让福严寺历千年而巍然屹立,法脉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也正是因为云集了中国佛教史上一些著名的宗师大师,包括慧思、南岳怀让、马祖道一、青原行思、石头希迁等,他们开宗立派,传法弘法,影响深远,成就了福严寺厚重的内涵,让寺名远播海内外。福严寺因福而再生,福严寺得福而重光。
我们走过廊道,拾阶而上。在方丈室,慈眉善目、满面春风的大岳法师,热烈迎接采风团一行几十人。方丈室正面一张八仙桌,两把木椅摆在两旁。香案上,并排供奉着三尊佛像,两侧各有一个木架托起的红色盘子,上写“寿”字和“福”字。上方镂花金边的匾额上书“续佛慧命”,正面两边的博古架上,摆放着一些形态多样的佛像。两侧墙上一边挂着一幅书法大屏,一边挂着一幅水墨山水大屏。青砖铺就的地面上,摆放着一些实木桌椅、茶几。室内显得古色古香,洋溢着礼佛的浓厚氛围。大岳法师谈笑风生,与大家谈时事、佛事、社会事,让人感觉就像与自家大哥、兄弟坐在一起交流,无拘无束,轻松愉悦,室内不时响起欢快的笑声。僧人还给在座的人送上南岳云雾茶,满室顿时荡漾着香茗之气。能够近距离与大岳法师交谈,感受大岳法师的风采,这种机会实属难得,堪称一次难忘的僧俗交流盛会。
交谈中,大岳法师提到雨母山新建一座大寺,命名为大雁寺。他解释说,因为衡阳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雁城,这样更有助于展示雁城的历史文化积淀,扩大衡阳的影响,也可进一步助推当地的文旅。
大岳法师俗名蓝贵文,湖南茶陵人,1982年于南岳祝圣寺出家,礼明真法师为师,1988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他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湖南省人大常委,衡阳市政协常委,也是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衡阳市佛教协会会长。他心系民众,积极发动僧众,踊跃为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捐献爱心,为希望工程、助残节、教师节、儿童节等捐款捐物。
大岳法师爱国、爱民、爱教、爱乡,这种仁厚情怀和宽广胸襟,福严寺有知,南岳有知!大岳法师能书,能诗,亦擅书画,早年曾拜赵朴初先生为师,书法雄健沉稳,超凡不群。所书“佛”“福”“缘”字,广为海内外香客收藏。他以书法为桥,广结善缘。采风团员们早闻其书名,一致请求他给大家赠送墨宝,他欣然应允。因为还要赶乘高铁外出,时间非常紧张,只给每人写一个字,大家都很兴奋。有人请他写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有人请他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字……他走到长条书案旁,倒墨,润笔,铺展宣纸,凝神提笔,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字写了一个又一个,纸换了一张又一张,“健”“吟”“安”“道”“林”“禅”“锦”“施”……大岳法师写得酣畅淋漓,得字的人喜上眉梢。其间有僧人两次过来,提醒法师要赶高铁,法师都拖延了,继续专注地写好每一个字。我向法师表明心愿,求一个福字。因在福严寺,老父亲名字中含一个“福”字,明年父亲将过九十大寿,请福严寺法师写“福”,给老父亲祝寿,实在是再好不过的机缘。大岳法师饱蘸浓墨题写“福”字,笔力雄劲,刚柔相济,篆隶生辉。他挥笔书写时,我在旁定睛观看,甘建华趁机抓拍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瞬间,给我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应得字人的请求,大岳法师还单独与手持其题字的人留影。得字的人中有著名作家王开林,脑海突然灵光一闪,在众多题写的单字中,发现有四个字“禅”“林”“安”“道”,应合此地、此时、此景,别有一番深意。四个得字人提起写给自己的字,与大岳法师合影,画面洋溢喜悦,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福严寺求字,是此行采风活动的一个高光时刻。大岳法师给那么多人留下墨宝,与大家畅谈那么长时间,此事传开,众人都觉得确实是意外的惊喜、深厚的缘分、特别的收获。
大岳法师爱福、写福、祈福、送福,福是他的宏愿——普度众生,众善奉行,慈悲为怀,福庇世界。
大岳法师曾有一首写南岳福严寺的旧体诗:“西边卧翠北山秀,拥塔乾峰坤卦明。智者慧思安法坐,希迁承远度迷情。古泉老树微风弄,钭月浮云惊雀鸣。钟鼓隆隆祈福广,德仁天下共繁荣。”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福的情怀。他就是要祈福送福,造福苍生,惠及天下,福严之福,日月可鉴。
作者简介:
凌须斌,生于1963年10月7日,江苏镇江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散文学会、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协会员,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协会理事,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散文集、报告文学集、新闻作品集、纪实文学集多部,作品入选二三十个诗文选本。荣膺“中国石油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是“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36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