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勒勒车的历史绝响
作者:李铁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很多牧民家里还使用着一种高轮大车,这种车名气很大,当地人都称之为勒勒车。勒勒车最主要的特点是车轮特别大,直径最长的有1.4米左右,比牛还高,可能和马的身高差不多。
勒勒车是丁零人发明的,他们之所以发明使用车轮高大的勒勒车,可能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丁零人的驻牧地夏天野草非常茂盛,冬天积雪特别深厚,而且当地还有很多沼泽地,一般的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而使用高轮大车,则可以顺利越过这些障碍。
从现有的勒勒车看,其车轮一般都是以桦木和柞木为原料。经过烘烤,桦木、柞木都能变弯,几段弯曲的树干连在一起,就能组成一个车轮。因为制作粗糙,勒勒车的车轮一般都不是很圆,车辕也不太直。
牧民们一般用勒勒车来搬家、运水或燃料,有时候,他们还把车子连接摆放起来,当成栅栏使用。许多牧民家里有4辆勒勒车,一般情况下,勒勒车是用牛拉的,一头牛拉一个车。但走远路的时候,几个车勒勒车会首尾相连,前面有一个人驾驭就可以了。
当然,丁零人最早使用这种高轮大车的时候,要比现在简陋得多,估计质量也更差。但是在一千五六百年前,丁零人就能造出这样非常适合当地环境的高轮大车,确实也很了不起。
丁零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很大的游牧民族,有的史书上也称他们为丁零、丁令或钉灵,还有些书上说他们是铁勒、狄历、敕勒等。丁零人起源很早,南北朝和隋、唐时,他们达到极盛。
冒顿当单于时,匈奴很强盛,丁零不得不臣属于他们。但匈奴对他们的压迫非常残酷,普通牧民心里都愤愤不平,丁零和其他几个民族曾联合起来对付匈奴。汉宣帝时,丁零、乌桓、乌孙联合向匈奴发动进攻,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后来,丁零人又几次袭击匈奴人,终于和鲜卑、南匈奴、西域各民族一起,打败了北匈奴,并抢占了他们的一些领地。
汉朝击溃北匈奴之后,丁零的地域开始南移,与中原的汉人交往多了起来。但三国时,有一部分丁零人仍在贝加尔湖以南游牧,称为北丁零。
有一部分丁零人则向西迁徙,到了现在新疆阿尔泰山和塔城一带,称西丁零。还有一部分东汉时迁徙到河西走廊、宁夏一带游牧。两晋和南北朝时,一部分丁零人继续南迁,并逐渐融合到当地的各个民族中。
“五胡十六国”时期,丁零人短暂地建立过由他们自己当政的政权。后来北魏对他们发动了战争,大约有好几十万人被北魏俘虏,安置在漠南各地,但还有很多部落在漠北游牧,服属于柔然人。
再往后,到南北朝时,有一部分丁零人进入西域,大破楼兰。楼兰王子被迫逃走,率领残部往南迁徙,去了若羌一带。但相比之下,丁零人的文化不算太发达,这可能也是古楼兰衰落的原因。
柔然在北魏打击下衰落之后,一部分丁零部落西迁,建立了高车国,他们一度控制了通往西域门户高昌、焉耆、鄯善等地,最后被柔然消灭。丁零北方的一部成为后来的回纥,俄罗斯雅库特人据说也是丁零人的后裔。
铁勒是丁零的一个主要部族,因此,一些史书上也把丁零叫铁勒。隋唐时的突厥人就出自铁勒,他们与丁零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唐朝称霸一时的薛延陀、回纥以及蒙古族中的汪古、克烈等部,也都是丁零人的后裔。
丁零人能歌善舞,著名的《敕勒歌》就是北齐时丁零人的鲜卑语牧歌。丁零人在北魏时期大量参加了鲜卑人、汉人的战争,逐步消亡,其中大部分融入了汉族。唐文宗时,丁零人的称呼消失了。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