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在红旗路学校讲写作,谈的面有点广了,好多问题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详细解读。尤其是写作时的角度问题,只是简单地拿着水杯举了个例子。现在坐下来想想,还是觉得没给大家讲明白,所以,就我平常的写作给大家再补充几点。
写文章这事儿,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场刺激的冒险,而写作角度,那就是这场冒险里的“秘密地图”,带我们找到独一无二的宝藏。可千万别小瞧它,它要是选得妙,文章就像加了特效,闪闪发光;要是选错了,那可就像在沙漠里迷路,干巴巴还找不着方向。
先来说说这“上帝视角”,拥有这个视角,你就像超级英雄,俯瞰一切。想象你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大boss,故事里每个人的心思、每个角落里藏着的秘密,你都了如指掌。写个校园故事,课堂上聪聪在偷偷吃零食,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讲台上老师正拿着教案,琢磨着怎么给同学们来个“知识大轰炸”,这些画面在你笔下可以随意切换。不过上帝视角虽好,也得悠着点用,不然一不小心就变成唠唠叨叨的“万事通”,读者可能会觉得你在强行“剧透”,没了看下去的兴致。
再说说“第一人称视角”,这就得有孙悟空的本事,能钻进主人公的身体里,和他共用一双眼睛看世界。用“我”来讲故事,读者很容易就和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感受你的喜怒哀乐。比如写“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那种摇摇晃晃的紧张,摔了跤后的委屈和不甘心,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就像自己也在经历一样。但这个视角也有小麻烦,“我”能看到的、知道的很有限,要是故事里有其他人的秘密行动,“我”就没办法一下子全知道啦,得费点心思慢慢揭开谜底。
还有一种超有趣的角度,叫“动物视角”。想象一下,你不是人类,而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咪,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逗铲屎官开心。从猫咪的角度看世界,一切都变得不一样啦!家里那个看似严肃的主人,在猫咪眼里可能就是个会定时投喂、陪自己玩逗猫棒的“大玩具”。这几天要开运动会了,我们可以从一只蚂蚁的角度来看待运动会,去年、前年、甚至五十年前,操场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历史沧桑感不就体现出来了吗?用这种视角写文章,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原来动物眼中的世界是这么奇妙又好玩。不过,要写好动物视角,可得好好研究动物的习性和思维方式,不然一不小心,小猫咪、小蚂蚁就变成会说人话、懂人类复杂情感的“怪咖”啦。
除了这些常见的角度,还有很多小众又独特的选择。比如“物品视角”,让一个古老的花瓶来讲述它经历的岁月变迁,见证过的真情故事、家族兴衰;或者“回忆视角”,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回忆里,慢慢展开一段充满青春热血的往事,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别有一番韵味。
选择写作角度就像到商场选衣服,得根据场合和自己的风格来。写搞笑故事,选个轻松搞怪的视角,让读者笑到肚子疼;写严肃的议论文,那就找个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的角度,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别害怕尝试新角度,大胆打开脑洞,保准能写出让读者眼前一亮、爱不释手的好文章!
下面,是我从石碑的角度写我小时候沉迷于古碑的故事,请大家指正!
守秘之碑,岁月之误
我静立在这座破旧的庆山寺里,已有不知多少岁月。曾经寺顶灰蓝的瓦片与倒塌的土坯掩埋了我大半截身体,曾为我遮风挡雨的厚重铠甲,如今在风雨的持续侵袭下破碎成尘土。斑驳的碎石筑成的庙墙,缝隙里野草疯长,随风轻摆,好似在和我一同回忆往昔的悠悠岁月。
自我诞生起,便带着满身密密麻麻的文字,静静等候那个能读懂我的人。终于,一个孩子出现了,那是大年初一。他的脸上还涂脂抹粉,红袄绿裤子,一看就是男扮女装扭秧歌的。很明显,他不乐意干这事,这座庆山寺在村里有许多故事,尤其是狐神殿遗址上那团模糊的黑脸塑像,别说小孩,就连大人都躲得远远的。所以,他选了来这儿躲清净,对面村里的锣鼓声丝毫不影响他对我的痴迷。他从小和村里其他小孩截然不同。对田间的玩乐嬉戏毫无兴趣,却唯独对文字痴迷不已。这不,自他发现了我,一双眼睛再没离开过。
从此以后,每当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满心欢喜地拿着纸笔飞奔而来。一爬进寺来,便一屁股在我面前盘腿坐下,一只小手紧紧攥着笔,另一只手摊开本子,全神贯注地抄录我身上记载的故事。阳光穿过残墙的缝隙,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尘埃在光柱里肆意飞舞,为这寂静的古寺添了几分神秘氛围。我能感受到他沉浸在我所承载的历史世界中,那些文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他眼前幻化成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他时而因古人的英勇壮举而热血沸腾,时而又为古人的悲欢离合而黯然神伤。
村里人都对这座破旧的古寺避之不及,尤其是大年初一这样喜庆的日子,更是无人靠近。在他们眼里,这庙又破又阴森,仿佛藏着什么可怕的东西。但这个孩子却对我、对这庙情有独钟,每年大年初一也依旧会来。
那天,阳光渐渐西斜,他如往常一样认真地抄录着。他坐姿端正,眼睛死死盯着我身上的文字,手中的笔不停地在本子上舞动,他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
就在这时,一个牧羊人赶着羊群从庆山寺上方的山梁上路过。他远远瞧见寺庙里有个身影一动不动地坐着。由于距离远,光线又暗,他瞧不真切。只看到那盘着腿的身影,在这破旧庙宇中,恍惚间就像是个和尚在打坐修行。牧羊人心中一惊,这荒庙之中怎会有和尚?他好奇心顿起,却又有些害怕,于是停下脚步远远观望。
过了许久,孩子抄录完今日的内容,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站起身来。牧羊人这才看清,原来不是什么和尚,而是村里的这个小毛孩。他又好气又好笑,摇着头赶着羊群回了村。
回到村子,牧羊人迫不及待地把所见之事告诉村民。“你们知道吗?今天我在那坍塌的庆山寺,看见有个人坐在里面,跟和尚打坐似的,一动不动,可把我吓了一跳,后来才发现是水子!”村民们听了,都觉得新奇不已,一时间,这个话题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而孩子对此一无所知。再次回到村子时,他发现大家看他的眼神满是异样,还不时交头接耳、小声议论。后来知晓是因为牧羊人的这场误会,他不禁觉得好笑。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我的热爱。在他心中,我身上刻着的历史故事,远比村里人的闲言碎语重要得多。此后,他依旧会在有空的时候就来陪我,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随着时光流逝,他抄录的本子越来越多,对我所承载历史的理解也愈发深刻。而那场由牧羊人引发的误会,也成了他童年记忆里一段有趣的小插曲,就如同我身上这些历经风雨仍坚守的文字一般,熠熠生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