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与井公田老师相识,翻开了井氏与井氏家族的渊源,同时引发我对历史上井氏风云的探究。
井姓起源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井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天文分野在陕北一带。所以早在上古三代就出现了有所成就的井姓人物。井姓,即神农氏后裔。在古代史上出现很早。来源于姜姓/姬姓,百家姓排名第217位。
在近代,结束清政权的人就是陕西同盟会领袖井勿幕,其胞兄井岳秀在20世纪30年代镇守陕西榆林号称"榆林王",是个一等一的“土皇帝”。现的井姓多保留在陕西和辽宁,占井姓的五分之三。
“井家院子”是陕西辛亥革命先驱井勿幕先生在蒲城县大什子乡家族住宅之别称,历经百年沧桑,曾经的老宅已不复存在。
现在的井家院子位于蒲城县红旗街以南,中山街以北,属老城区槐院西巷,由闲置老院改建而成,占地600余平方米,共有7个建筑单体,建筑样式和格局为典型关中东府传统二进院落,是蒲城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革命前,陕西涌现出一批反清先贤和英雄豪杰,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成为时代的精英,民族的英雄。井勿幕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其年少志大,献身革命,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井勿幕有“陕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陕西辛亥革命的领袖”之称,井勿幕是众精英中那颗最耀眼的政治明星。陕西之所以能够和湖南一样,成为中国南北方最早响应武昌首义的两个省份,“首功应推厥井勿幕。”
井勿幕(1888.2.12-1918.12.23)原名井泉,字文渊,后通用井勿幕,笔名侠魔,陕西省蒲城县(今属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井家塬村人。
早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学习日语和普通学科。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1905年8月20日由陕西同乡康心孚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南京临时国民政府稽查局副局长,陕西靖国军总指挥,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1918年11月21日被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陆军中将衔,同年12月23日被靖国军第1路郭坚部参谋马凌甫杀害,时年仅30岁。
根据西安市政府通知,1946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一井勿幕生日)西安城小南门更名为井上将门,小南门至西大街更名为井上将街;1947年3月17日西安市政府又将井上将门更名为勿幕门、井上将街更名为勿幕街。
据井勿幕的后人井公田老师介绍,井勿幕性格开朗,貌秀心雄,豪侠尚武,于学业之余,练习拳剑技击,又日常腿缚铁瓦,锻炼腿足。他平日沉默寡言,遇事策划解譬,滔滔不绝。生平仰慕班超、傅介子的为人,常常高歌吟咏,特别爱唱汉高祖的《大风歌》和荆轲的《易水歌》,慷慨激昂,形于辞色。
井岳秀(1879年9月6日-1936年2月1日)字崧生,民国枭雄岳威将军、陆军中将。与陕西的中国同盟会著名领导人井勿幕是同胞兄弟,井岳秀排行为十,井勿幕排行十一。
井岳秀1879年9月6日出生在蒲城大什字巷井宅,人称“井十”,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井勿幕之兄。清末武庠生,幼年喜好武术,辛亥革命志士,任国民党86师师长,人送外号“榆林王”,早年与张作霖是拜把兄弟。
井岳秀肄业于陕西武备学堂。井勿幕从日本回陕开展同盟会工作时,他加入同盟会,并以大量家财捐赠。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县教育分会评议员。“蒲案”发生时外出,其妻赵雁云急将同盟会员名册封入瓦罐,埋入菊花下。是夜,他越城而入,尽焚所有名册文件而去,保护了革命党人安全。
宣统二年(1910),当选为陕西谘议局常驻议员。宣统三年(1911)十月参加西安反清起义,招募游侠,督办民团,历任陕西北路防军统领、陕西北路安抚使。共和告成,任陕西陆军第四混成旅工兵独立一营营长。
民国二年(1913),蒙古国在沙俄策动下独立,并暗中鼓动内蒙古脱离中国,河套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七旗徘徊不定,乌审旗大喇嘛扎木萨闻他率兵到榆林,请去会商。在伊盟各旗王公召开的会上,井岳秀力陈外附之“七不可”,诸王公皆受感动,随即草拟《答库伦檄》与《宣言》,使沙俄与蒙古国阴谋未能得逞。
民国五年(1916),井岳秀任陕西警备第三区司令、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步兵第四团团长;次年,任陕北镇守使。民国七年(1918)冬,陕西靖国军总指挥井勿幕被李栋材杀害后,井岳秀派参谋张孝先与连长李福成前往汉口,侦察半年,终将李栋材捕解回榆,井岳秀亲手将李栋材抽筋剥皮,将其人皮鞔于马鞍;11月,井岳秀被改编为陕西陆军骑兵旅,任旅长。
民国十一年(1922)冬,靖国军杨虎城部在关中,无法立足,撤至陕北,他不顾自己安危与军费负担,欣然收容,力拒北京政府通缉。民国十二年(1923)4月,井岳秀被吴佩孚改编为陕西陆军第一师,任西北路联军总司令;秋,曹锟贿选得任大总统,在京祝寿,他携重礼往贺,拜为门生,受赐“岳威将军”。
民国十三年(1924)冬,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在北京联合推翻曹锟政府,成立国民军,任命井岳秀为陕北国民军总司令。民国十六年(1927),井岳秀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路军,任集团军副司令兼第九路军总司令。
民国十八年(1929),井岳秀被缩编为第二集团军暂编第十八师,任师长。民国二十年(1931)井岳秀任陆军第八十六师师长、陕西省政府委员。民国二十五年(1936)2月,井岳秀因手枪落地触火而亡。
立在井氏院子,心中除了生出敬畏与敬仰之心外,革命前辈井勿幕与井岳秀兄弟,在动荡的时代浪潮中,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总结井勿幕先生是一位极具理想主义与献身精神的革命先驱,在辛亥革命的舞台上,光芒万丈。少年留学日本,便投身革命,加入同盟会,成为陕西革命的火种。他不顾艰难险阻,多次往返于日本与陕西之间,成立同盟会陕西支部,为革命积蓄力量。他以笔为剑,发表激昂文字,传播民主共和理念,唤醒民众的觉醒。在反清斗争中,他冲锋在前,组织起义,响应武昌革命,成为北方革命的中流砥柱,为推翻封建帝制立下赫赫战功。井勿幕的一生,短暂却无比绚烂,他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惜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后世敬仰的丰碑,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理想而奋斗。
井岳秀先生虽身处军阀混战的复杂局势,却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地方治理能力。他镇守榆林长达20年,使陕北地区在乱世中保持相对稳定。他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创办实业银行,引进机器生产,奠定陕北近代工业基础;大力倡导教育,扩充榆林中学,创设女子师范、职业中学等,资助众多青年求学,推动了陕北文化教育的进步 。
井岳秀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立场坚定,维护蒙汉团结,成功阻止内蒙独立,派兵守护成吉思汗陵,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与民族尊严。井岳秀与杨虎城等革命将领情谊深厚,在杨虎城兵败时给予庇护与支持,为革命力量的保存与发展提供了关键助力。他在地方建设与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贡献,使他成为陕北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敬重与爱戴。
井公田老师是井氏八代传人,他对我们一行五位作家讲:“井家家训强调以忠孝为本,勤俭培根,对个人正心修身,和谐家庭以及稳定社会都有着重要作用,其承载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为自身后代提供了行为准则和精神指引”!井氏家族有着独特的家族文化,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鼓励着井氏子孙积极进取,追求卓越。
其实,关于井氏兄弟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不为人知,深藏于民间,还有待于以后继续挖掘。随着井家院子的对外开放,我们相信有关井氏的秘密也会徐徐打开他们在悠悠历史长河里的神秘面纱。
楚丰华
2025.3.14
6:39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535321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