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咏论》读记【八】续……
参考杜甫写给他的外甥《李潮的八分小篆歌》得笔
李潮隶篆(通韵)
傅贺楠
近乎秦相篆八分,择木风格兼有邻。
瘦笔通神削玉骨,宽怀透纸眷清文。
方圆得体蚕头踊,平整临笺雁尾浑。
舅鉴毫巅三鼎立,大家妙法史流今。
诗 文 解 析
这首由傅贺楠创作的读记诗,以杜甫外甥李潮的隶篆书法为核心,通过多方面的描写与评价,展现了李潮书法的独特风格、艺术特点以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1. 首联:追溯渊源与风格传承
“近乎秦相篆八分,择木风格兼有邻”:首联开篇即点明李潮书法的渊源。“近乎秦相篆八分”指出李潮的书法与秦相李斯的篆书和隶书风格相近,说明其书法根基深厚,传承了古代经典书风,彰显出李潮书法追本溯源的特点。“择木风格兼有邻”表明李潮的书法特点与韩择木和蔡有邻一脉相承,强调了他在书法风格传承上的连贯性,既继承前人优秀传统,又与同时代书家相互影响,为后文对其书法具体特点的描述做铺垫。
2. 颔联:刻画书法的笔画与内涵
“瘦笔通神削玉骨,宽怀透纸眷清文”:此联从笔画和内涵两方面刻画李潮书法。“瘦笔通神削玉骨”,“瘦笔”描绘出李潮书法笔画纤细却富有神韵,如同经过精心雕琢的玉骨,展现出笔画的精致与挺拔,凸显其书法线条的独特魅力,体现出一种清瘦、劲挺的美感。“宽怀透纸眷清文”,则从书法所蕴含的情感与文化内涵入手,“宽怀”暗示书法作品中流露出一种豁达、宽广的胸怀,仿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心境融入其中;“透纸眷清文”表明这种情感和对高雅文化的眷恋透过纸张传递给读者,使读者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3. 颈联:描述书法的结构与形态
“方圆得体蚕头踊,平整临笺雁尾浑”:颈联着重描写李潮书法的结构与形态特点。“方圆得体”说明其书法在结构上,方笔与圆笔运用得当,方圆结合,使字体既具有方正的稳重感,又不失圆润的灵动性,展现出书法结构的和谐之美。“蚕头踊”形象地描绘了隶书起笔时“蚕头”的形态,如同蚕头般饱满且富有动感,“踊”字赋予笔画一种跃然纸上的生命力。“平整临笺雁尾浑”,“平整临笺”体现书法整体布局的平整、规整,给人一种端庄之感;“雁尾浑”则形容收笔处如雁尾般浑然天成,收笔自然流畅,与起笔的“蚕头”相呼应,使书法作品在形态上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4. 尾联:评价书法地位与历史影响
“舅鉴毫巅三鼎立,大家妙法史流今”:尾联以杜甫对李潮书法的鉴赏评价作结,“舅鉴毫巅三鼎立”,指出杜甫认为李潮与韩泽木、蔡有邻在当时的隶篆艺术领域呈三足鼎立之势,高度肯定了李潮在当时书法界的重要地位。“大家妙法史流今”进一步强调李潮作为书法大家,其精妙的书法技法和独特风格流传至今,在书法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表达了对李潮书法艺术价值的高度赞誉。
整首诗围绕李潮的隶篆书法,从渊源、笔画、结构到地位影响,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剖析,展现了作者对李潮书法的深入理解与高度赞赏。
《历代书法咏论》原著•杨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