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治华(甘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腊子口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红色教育。
腊子口战役遗址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东北的腊子乡,西距选部县城105公里,北距岷县72公里。腊子口是甘川古道之“咽喉”1935年9月15日,党中央,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离开俄界,(今迭部县高吉村)沿白龙江东岸向腊子口前进。 在崇山峻岭间,我踏寻着历史的足迹,
来到那腊子口的险峻之地。
这里曾有一场壮烈的战役,
如火焰般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九月的腊子口,秋风萧瑟,
河水在峡谷间奔腾不息。
我仰望那面血染的红旗,
它飘扬在险峻的山巅,如同烈士陵不朽的灵魂。
那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
红军战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
他们面对敌人的铁壁合围,
却如天降神兵,势不可挡。
炮声隆隆,震天动地,
在腊子口的狭窄的通道上,
红军战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
每一滴汗水,每一声呐喊,
都铸就了这场战役的辉煌。
我站在战役的遗址前,
仿佛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看到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身影。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炽热,如同那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腊子口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
红军战士们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信念支撑,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铺就了胜利的道路,
让红旗在腊子口高高飘扬。
如今,我站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心中充满了敬仰和感慨。
那些为了信仰而战的英雄们,
他们的精神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
铭记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是他们的牺牲和奋斗,
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腊子口我拥抱着那面鲜艳的红旗,
它如同烈士的胸腔炽热而深沉。
我感受到了血液中的温度,
那是信仰的力量,是胜利的希望。
让我们带着这份信仰和希望,
在新的征程中勇往直前。
无论前路多么艰难,
我们都要铭记腊子口的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作者简介
蔡治华,甘肃省临洮县人,1984年入伍,在步兵第55师164团一营二连任战士,班长,代理排长等。1989年被保送西安陆军学院上学,毕业分配到陆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61师182团 ,任排长、作训参谋、连长、三营副营长、团副参谋长。1998年调甘肃省定西军分区,任漳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兼军事科长,中校军衔。在部队期间荣立三等功六次,获评优秀班长、优秀连长荣誉。曾在《铁锤子报》及《定西日报》刊登“怎样当好班长”、“组织民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等多篇文章。现自主择业退出现役。现为九江文学社社长助理,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沧浪分会活动部长。喜好诗词的写作。 主编:洪新爱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放飞
图片主要来源于网络,侵权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