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里的发梢》
谢小菲
深秋的霜色漫过村口老槐树时,我的铁皮脸盆里总积着几缕乌青发丝。那是乡亲们坐在磨盘边上,任我挥动银剪时落下的。剃刀别在腰间帆布包里,像别着支钢笔般自然——三年前那个咬碎牙关学磨刀的夜晚,何曾想到这双手真能抚平乡亲们眉间的褶皱。
霜降后第七日,老周家的土坯房飘出艾草香。他搓着皲裂的手掌跨进知青点:"闺女满月了......"话音未在秋风中散尽,我膝头已开始发颤。镜框里的剪发手册哗啦啦翻动,泛黄纸页上稚童的眉眼,忽然模糊成襁褓里那团温热的云。
晨雾未散尽,铜盆里的井水漾着碎金。婴孩头顶的胎发像是初春新抽的芦花,软软覆在薄若蝉翼的头皮上。老周媳妇将襁褓轻轻托在我臂弯,那簇温热便贴着掌心跳动起来。忽然记起插队之初,常看到生产队里婴幼儿,每每修剪毛发时,无不例外,总会不安地打着哭腔,动弹不休。可此刻怀中的小生命竟出奇安静,乌瞳映着瓦檐漏下的晨光,仿佛早认得这把在田埂间游走的银剪。
刀锋游走时,听得见发丝断裂的簌簌声,像收割后麦茬在风里低语。胎毛落在青花粗瓷碗里,积成黑亮的一捧。老周往我裤兜塞进个红纸包,粗粝指节碰着掌心,比秋阳更暖。收工时瞥见灶台上摆着新煮的小麦面,馋见着白里透红的和包蛋,那抹红静静躺在搪瓷碗底,联想起那裹着的两元纸币,恰是给公社代课半个月的补贴啊。
暮色漫过晒谷场时,我倚着稻草垛磨剃刀。铁器与磨石相吻的声响里,忽然听见远处飘来婴儿的啼哭。这声音与蝉鸣犬吠、与乡亲们唤我"小师傅"的乡音缠绕着,在1976年的秋风里,织成最柔软的茧。
作者简介
谢小菲,退休闲客,已触摸到古稀岁月。曾在省级或以上公开报刊,发表过十五万余字作品。涵盖论文,调查报告,诗歌,报告文学等。
手机同微信 15367266727
湖南郴州市(北湖区燕泉北路)人社局院内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