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诗)
寒风
火种
在第五次围剿的硝烟中
一颗火种悄然苏醒
它从瑞金的泥土里发芽
穿透了层层封锁的铁网
火种在湘江畔燃烧
八万颗心脏的跳动
化作烈焰 灼穿了
黑夜的胸膛
遵义城头的曙光里
火种找到了方向
它攀越娄山关的险峻
在赤水河畔跳跃 舞蹈
大渡河的铁索上
火种在寒风中颤抖
却依然向前 向前
直到对岸的黎明
雪山的脊背上
火种与严寒搏斗
草地的泥沼中
火种与死亡赛跑
六盘山巅
火种终于长成火炬
它照亮了黄土高原
点燃了千万颗心
这火炬
是宣言书
宣告着压迫的终结
是播种机
播撒着希望的火星
是巨人
推倒了压在穷人身上的大山
九十一年过去了
这火焰依然在燃烧
在每一个追寻光明的
灵魂深处
染血的怒涛
大渡河在咆哮
十八根铁索横贯天际
像一道未愈合的伤疤
悬挂在历史的胸膛
怒涛拍打着悬崖
水花飞溅 如泪
每一滴都映照着
十八张年轻的面庞
他们踏上铁索
脚下的深渊张开巨口
子弹呼啸而过
在江面上划出
血色的涟漪
一个身影倒下
激起千层浪
又一个身影倒下
染红了整条江河
铁索在颤抖
却从未断裂
脚步在摇晃
却始终向前
当最后一声枪响
沉寂在峡谷
十八颗心脏
已化作十八座丰碑
矗立在彼岸
如今的大渡河
依旧奔流不息
每一朵浪花
都在诉说那个黎明
每一滴水珠
都映照着永恒的光芒
我们站在岸边
听怒涛声声
那是先烈们的嘱托
在时光中
永远回响
血色黎明
娄山关的褶皱里
红杜鹃正簌簌燃烧
山岩的伤口渗出霞光
每片花瓣都悬着露的砝码
弹道划破的夜空下
呐喊在岩石里拔节生长
当冲锋号熔成青铜的月光
腐殖土便涌起暗红潮汐
我看见年轻的血脉
在花岗岩深处汩汩奔流
那些未及抽穗的春天
正从弹壳中探出幼芽
硝烟凝成露水时
纪念碑长出新的年轮
我们俯身辨认泥土里的铭文
发现所有绽放都指向黎明
伟大的转折
穿过青砖灰瓦的门楼
我数着台阶
一级 一级
通向历史的褶皱深处
那些发黄的电报在玻璃柜里
依然烫手
每一个字都在跳动
像不肯安眠的火种
会议室的长桌沉默着
二十把木椅
撑起了一个倾斜的天空
地图上的箭头
正在寻找新的方向
我抚摸过那些弹痕
它们结痂成
黎明的形状
在转折的隘口
一粒火种
点燃了整条山脉
此刻 我站在纪念馆的台阶上
看远山如黛
那些年轻的背影
正穿过历史的迷雾
走向
光的方向
不灭的灯光
窑洞沉默着
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煤油灯在土墙上
投下摇曳的影子
仿佛历史在呼吸
这微弱的火苗
曾照亮
整片黄土高原
穿透层层夜幕
抵达黎明
灯光下
一双布满老茧的手
在纸上书写
一个民族的命运
字字千钧
这不是普通的灯
是火种
在寒夜里
点燃千万颗心
是号角
唤醒沉睡的土地
是利剑
劈开黑暗的牢笼
我们站在窑洞前
凝视这盏灯
泪水模糊了视线
却让记忆
更加清晰
灯光依旧
穿越时空
照亮我们
前行的路
在每一个
需要光明的时刻
永不熄灭
礼炮声声
礼炮轰鸣
五十四响惊雷
劈开黎明的天幕
硝烟中
一面红旗缓缓升起
在晨曦中舒展
我听见
无数脚步在泥土深处
回响
那些倒下的身影
化作山脉
托起这片天空
广场上
欢呼声如潮水涌动
却淹没不了
纪念碑上
深深镌刻的名字
礼炮声声
震落历史的尘埃
我看见
鲜血浇灌的土地
开出花朵
在十月的风中
轻轻摇曳
今天
我们站在这里
仰望
那面用生命织就的旗帜
在蓝天下
多么壮美
作者介绍:刘安,笔名寒风,男,汉族,1962年出生1980年参军,1983年底转业,在一家央企工作,2022年7月退休,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和摄影。
联系电话:18860225606,QQa96480132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