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秀清
母亲健在时,干活比较麻利,也很勤快。小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和哥哥姐姐们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裁剪一针一线缝制的,那时候也没有缝纫机。母亲还会做盘扣,我们的棉衣上都是用的盘扣,盘扣不仅好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衣服组合严实,而且冬天没有塑料扣那种冰冷的感觉。母亲和父亲为我们兄妹几个做鞋,常常忙碌到深夜,就这样,母亲和父亲不畏艰辛把我们兄妹五个抚育长大。
哥哥姐姐们一个个相继成家,最后剩我这个小棉袄也成了别人家的人,父母也渐渐步入晚年,儿孙满堂,该享天伦之乐了。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1996年夏天,父亲小腿静脉曲张严重,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也不太理想,医生建议父亲去武山泡上一个月温泉,说是会好一些。于是出具了诊断证明,离休办很快给父亲办理好一切手续,由母亲陪护前去疗养,费用由厂里全额报销。听母亲说,泉水里加了中药材,而且有医生每天给检查身体状况。经过一个月的疗养,父亲的病情好多了,于是他们决定回家。
也许是天意吧,父亲和母亲赶到车站时,直达兰州的车已错过 ,要么选择第二天再走,要么只能去洛门乘车。可能是因为想早点回到家的缘故,父亲选择了后者。上车后不久母亲睡着了,当她睡得正香时,车厢另一端的喧哗声和婴儿的啼哭声把母亲惊醒,她问父亲怎么回事,父亲说:“好像有一个小孩被丢在火车上了。”于是母亲就凑到跟前想看个究竟。
只见一个小被子包着一个几个月大的男婴,还有一个小布袋里放着一袋奶粉,其他任何信息都没留下。列车员急着找婴儿家长,但无人认领。那时候还没有实行实名制购票,根本无法确定是谁遗弃的。找不到孩子的父母,列车长只好问有谁愿意领养,说是如果没人领养,到站后就送孤儿院。这时也不知道那根神经触动了母亲,看着啼哭的婴儿怪可怜的,母亲决定先收养这个孩子,说如果日后能找到他的父母就再还给他们。就这样,列车长登记了父亲的身份信息和住址,母亲就把这个小孩抱回了家。
看着父母捡回这么个小宝贝,家里其他人倒也没说什么,但我觉得父亲当时已是古稀之年,母亲也近花甲,再带一个这么小的婴儿恐怕力不从心,会把身体拖垮,因此我当时建议还是送孤儿院为好。可是父亲却说:“杭州有一对夫妇,以卖茶叶蛋为生,可人家收养了九十多个孤儿,我自己有工资,收养一个难道不可以吗?”听了父亲的话,我说:“我不是怕花钱,也不是没有爱心,主要是担心你们的身体啊!”父亲却说:“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活再大又能怎么样呢?”听父亲如此说,我还能说什么呢,只好说:“只要你们不嫌累,高兴,喜欢养就养吧。”就这样,这个孩子正式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父亲给孩子取名壮壮,希望他能健康茁壮成长。因为他比我的侄儿们都小,所以父母就把他当作孙子养。
可是过了几个月,发现壮壮似乎和正常孩子不一样,于是就去医院检查,医生郑重说:“这个孩子患有脑瘫。”母亲一开始不相信医生的话,于是又带他去其他几家医院检查,结果都是一样,这一下母亲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可是母亲还是不愿意就这样认命,她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省城的大医院都跑遍了,医生说这种病很难彻底治愈,只能慢慢康复。于是母亲一边在医院给孩子治疗,一边想跟医生学习按摩。医生听说这个孩子是母亲捡来的,也被感动了,最终同意教母亲如何给孩子做按摩。母亲还买了一个医生推荐的治疗仪,出院回家后,母亲每天坚持给孩子按摩并用治疗仪辅助康复。
正常孩子一岁多就会走路了,可壮壮根本无法走路,每次出去都是母亲抱着或背着,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由于母亲的精心照顾,经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到六岁时,壮壮终于能跌跌撞撞开始走路了,虽然走得不稳,但毕竟这也是进步啊。在这六年中,母亲带壮壮去了多少次医院,已经记不清了,治疗费就花了四五万元,总算老天开眼,壮壮能走了,母亲和父亲高兴不已,全家人也为之高兴,少了一些担心。
又过了两年,壮壮走路也比较稳当了,母亲决定让他去上学,母亲说:“如果不上学,不识字,将来我们走了,他一个人生活会有很多麻烦和不方便。”可是到学校报名时,老师不给报,说壮壮属于残疾孩子,没法和正常孩子一样,不能收。母亲没办法,只好去找校长,母亲讲述了壮壮的来历以及这些年她为其精心治疗的过程,母亲的真诚终于感动了校长,校长同意让壮壮入学。
本来可以舒一口气了,可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因为壮壮长这么大都没离开过我母亲,睡觉都是母亲搂着睡,所以当母亲把他送到教室时,他看到母亲离开,也要跟着走,根本不愿意坐在教室里。老师没办法,让母亲干脆领回去不要上学了。可是母亲不死心,就让壮壮留在教室里,母亲在教室外窗户前站着,壮壮看到母亲在,也就安心在教室里坐着了。母亲就这样一上午一下午,孩子在里边坐着上课,她在外边站着陪着,后来老师也被母亲感动了,给母亲搬了个凳子,让她坐在外边。母亲在教室外整整坐了一个月,壮壮终于能安心在教室上课了,但母亲依然不放心,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去学校看看,直到半年后,除了接送才不再往学校跑。
后来壮壮也逐渐喜欢上学了,每次我回去,他都拿出作业让我检查,不会的题让我教他,我也会耐心地给他讲解,那时候他还是很爱学习的。小学初中都顺利上完了,高中课本也领上了,但没上几天,他死活不上了,我还劝过他,希望他能继续学习,可他坚持不上了。母亲说:“你不上我也没办法,只要你愿意上,不管上到啥时候我都会供你。”
母亲为他买了许多健身器材,让他锻炼身体,他也每天坚持跑步练习,后来还参加过全省残疾人运动会中长跑比赛,拿过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省集训队教练让他去集训队训练,母亲也非常高兴,结果去了一个月,他就回来了,嫌在集训队训练太辛苦,其实主要是他在家里自由惯了,受不了那份约束。母亲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好不容易有机会,你却不珍惜,我和你爷爷也养不了你一辈子,将来你还得自立,你要想清楚。”众人劝解再三,可他说什么也不去了,母亲只好作罢。
从此,他就在家闲着,我曾劝他找个工作,他也不愿意,反正父母活一天也不缺他吃穿。后来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虽然生活能自理,但做饭就吃力了,雇了几次保姆,可是做不长时间就让壮壮气走了,没办法,只好我们兄妹几个轮流回去照顾父母。2019年父亲走了,又过了一年半母亲也走了。父母在的时候,就已经为壮壮做好了安排,把他们的住房留给了壮壮,还给壮壮存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母亲走之前和我说,她可以随时放心地走了,壮壮已长大,不再需要她了。母亲说她为壮壮付出的辛苦比养育我们五个孩子都多得多,她已经完成任务了。
母亲走得很安详,我想她在九泉之下也可以无愧于心而瞑目了。有时我也在想,人这一生可能会面临多次抉择,对与错、善与恶都在一念之间,就看自己如何选择了。母亲和父亲长眠于地下了,我的一言一行也绝不能给他们脸上抹黑,同时也得为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也是我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无愧于心,无愧他人。母亲和父亲若泉下有知,也可心安了。
作者简介:
焦秀清,女,籍贯内蒙古,喜欢写文章和古诗词,曾参加甘肃省白银市博文馆征文荣获三等奖,作品被编入书册。诗词作品曾在《龙风文学期刊》《龙风作家苑刊》《安徽诗苑》《国学诗海》《世界经典创作集团》《中国经典文学》等诗刊平台发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