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章 弟弟病了
李洪君
这一年——1970年的农历的9月底10月初吧,李衡又添了个弟弟。李衡无比的高兴,李衡又添了条臂膀,李衡的家庭又壮大了。
李衡记得弟弟9天的时候,闹病了,说是9天风,记得弟弟的小嘴都有点歪斜了。附近的医生说看不了。天一大早,李衡就用自行车驮着父亲,父亲抱着弟弟,赶往凤城专区医院。那时已是叶落草枯的天气,我衣服都汗湿了,两个小时就赶到了医院。
那时的医院里不像现在人满为患,很快就就诊入院了。给李衡弟弟诊断治疗的是儿科的一位女大夫,她诊断后说:孩子没大事,是受风,孩子9天了吧,没大事,如果是7天风就不好办了。大概需要住一个多星期吧。
安排李衡小弟弟在医院住下,父亲在那里陪侍。过午,李衡就回家了,还挂念着在家的母亲。到家一看,母亲已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母亲是一位坚强、利落的女人。李衡说母亲:“娘,您要好好休息,别累着。”母亲说:“没事啊。”
这几天李衡骑着自行车来回跑。母亲非要李衡驮着她去,她说:她放不下心。李衡说:“娘,你不能去,路上很冷,你不能坐这么长时间的自行车。再说,我弟弟有我爸爸伺候着,还有医生,几天就回来了,放心吧。”
那时生活很艰苦,李衡每次去医院,还要带着在家蒸好的窝头或饼子和自己腌制的萝卜咸菜,李衡父亲在医院里就着咸菜吃个窝头喝点水就是一顿饭,家里也是这样的。
弟弟在医院住了有10天吧,就出院回家了。
医院里的那位女大夫(记得是姓石)给李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未能忘记。那时就说她近60岁了,胖瘦咸宜,1.7米的个子,亭亭玉立;肤色白里泛红,五官端正,无可挑剔;不卑不亢,亲切和善;走路步幅不大,脚下轻盈,婀娜多姿;穿一身白大褂,手拿一硬夹记录本,更显气质、风度。一个人的气质、风度不是做作出来的,而是修养的积累。听说,那位女大夫是蓝岛人,一生未嫁。
弟弟很不错。唉!这个日子无论难过还是好过,时间总如白驹过隙,过得很快的,转眼弟弟也50多岁了。弟弟朴实肯干,这是最要紧的,在一个安定不折腾的社会环境下,一般吃饭或过上小康生活应不是问题。再说,侄子挺出息,大学毕业后找了个工作,月入1万多,找了个对象是硕士生,也结婚了,在齐城安了家,很不错,祝福他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