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咏论》读记【六】(续……)
太白承羲之风骨【通韵】
傅贺楠
细胞潇雨夏云飘,扫素鹅群一并捎。
自诩右军风骨在,清泉浪底比天高。
诗 文 解 析
这首诗围绕对李白继承王羲之书法风骨展开,借景抒情,用独特意象描绘书法风格,并表达对这种传承的高度赞誉。以下从诗句意象、情感表达、整体风格方面详细阐析。
首句:营造灵动氛围
“细胞潇雨夏云飘”:起句以独特视角描绘书法之感。 “细胞”一词赋予了一种微观且富有生命力的意味,暗示书法作品中蕴含着细腻而鲜活的元素。“潇雨”营造出一种清新、灵动且富有节奏感的氛围,如同细雨洒落,富有韵律。“夏云飘”则描绘出夏日云朵自由飘荡、变幻多姿的形态。此句将微观的生命感与宏观的自然景象相结合,为读者展现出一种充满生机、灵动多变的情境,意在传达李白书法如同这般,在灵动中蕴含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幻之美,如同潇雨和夏云般,给人以清新、自由的感受。
次句:关联典故与风格
“扫素鹅群一并捎”:此句巧妙运用了王羲之爱鹅及以书法换鹅的典故。“扫素”指在洁白的素绢上挥毫泼墨,展现书法创作的过程。“鹅群一并捎”,仿佛在书写时,将那群象征着高雅、灵动的鹅的姿态与神韵也融入其中。暗示李白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如同王羲之能将鹅的姿态融入书法,李白在书写时也能将这种独特的韵味展现于笔端,其书法作品兼具流畅与高雅的气质,如同鹅群游动般自然、优美。
三句:点明传承风骨
“自诩右军风骨在”:明确表达出李白以继承王羲之的风骨为傲。“自诩”一词,表现出李白对自身书法传承的自信与自豪。“右军风骨”代表着王羲之书法中独特的气质与精神内涵,包括其书法的刚健有力、飘逸洒脱以及高雅的格调。李白认为自己的书法中流淌着王羲之的风骨,这种传承不仅是技艺上的延续,更是精神气质的一脉相承,展现出李白对传统书法精髓的尊崇与继承。
尾句:升华赞誉之情
“清泉浪底比天高”:以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升华主题。“清泉”通常象征纯净、清澈,寓意着书法作品纯净高雅的品质。“浪底”描绘出一种深邃、蕴含力量的情境,暗示书法作品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蕴含着如浪涛般的力量。“比天高”则运用夸张,将清泉在浪底所蕴含的力量和高度推向极致,表达出李白书法所继承的王羲之的风骨具有极高的境界,即使深藏于清泉浪底,其高度也能与天相比,充分体现出诗人对李白传承王羲之书法风骨的高度赞誉,认为这种传承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极高。
整 体 特 色
意象独特:诗中运用“细胞潇雨”“夏云飘”“扫素鹅群”“清泉浪底”等独特意象,将微观与宏观、自然景象与书法典故相结合,营造出奇幻而富有诗意的氛围,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书法的灵动、高雅与深邃的特质。
情感真挚:通过“自诩”以及对书法风骨如“比天高”的赞美,真挚地表达出诗人对李白继承王羲之书法风骨的高度认可与赞叹,情感浓烈且直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这种书法传承的推崇之情。
风格浪漫: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从灵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到与天比高的夸张表达,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如同李白诗歌与王羲之书法中的浪漫气质,使整首诗在表达对书法传承的感悟时,具有一种超凡脱俗、浪漫飘逸的风格。
附:李 白 原 作
李白原作《王右军》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