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候寂寞
史红霞
大学毕业的那年,来到群山簇拥的小城,远离繁华宣泄的大都市。上班的地方在小城的边缘,而居所又在小城更远的边缘,四周环绕着一块块青翠的田畴。由于居所的偏远,便绝无街市宣闹浮华的声响,也很少亲友的叙谈。在我的小屋里,我没有羁绊,没有牵挂,成了一个完全自由的人。
早晨醒来,只见一串两串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桌上、椅上,斑斑斓斓闪闪耀耀;轻柔的和风吹过,夹杂着麦子和泥土的丝丝清香;屋外挺拔的杨树上,三、二只小鸟俏丽枝头,在跳跃、在嬉戏,不时欢快地鸣啭几句;远处的麦田中,农人们在忙着除草。撒肥、排水……这时的我,便会赶紧取出一册书,朗声读了起来,走入生机勃发的图画中……
当慢慢的夜静谧地来临,独自枯坐斗室,让黑暗彻底包围了自己,淹没了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只是默默地坐着。这时,肌肤上便似有一丝清晰而神秘的触觉滑过,开始是毛孔,接着透过肌肤浸入心田,渐渐地,墨一般的黑夜融入一体。冥冥中,只觉一切似乎都停止了,一切都休憩了。忽而,一丝缥缈的声音袅袅升起,或近,或远。我的意念便开始追随这声音漫漫地漂游;时而似弹铗高歌的侠士行走在茫茫大漠,时而似行踪无定的行吟诗人歌吟于水边;时而鲲鹏展翅九霄之上,时而孤舟飘行江水之中;有时像明月松间的潺潺流水,有时又像小提琴独奏的名曲;……而后又慢慢地消散、游走,向着那虚无的天宇。静下心来,我便会向海明威、贝多芬、莫扎特、梵高等巨人们发出无函的邀请,请他们的灵魂与我一起遨游精神的世界。在我忧伤的时候,打开手机音乐,贝多芬的一曲《命运交响曲》沉沉地响起,把我带入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聆听者那“自由、平等、博爱”的呐喊,浸淫于音乐大师“扼住命运咽喉”灵魂深处的颤音;抑或是捧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与桑地亚哥老汉一起与凶猛的鲨鱼搏斗,捍卫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可以被打败”的信念。欢乐的时候,我便拉着诗人叶赛宁一道,吟唱着俄罗斯牧歌,驾着三套车,奔跑在白桦林间,或与喀秋莎姑娘相邀走进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看那小河静静地流淌……冥冥静思的时候,和道学大师老聃共同研讨“天、地、人”的原始命题,去参悟宇宙变化、阴阳转换的亘古不变的玄机……在与大师们心灵的对话中,我的心逐渐变得纯洁、变得透彻,荡去一切世人的私心杂念,抛却人间的荣辱得失,在无尽的空间里探索、追逐……
我想,人在孤独的时候,拥有一份寂寞的心境真好。寂寞无疑是一种精神的境界,无须外界的干扰,不必刻苦地追求,只要带着一片真诚、一些对平凡生活的热情。它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
作者简介:史红霞,生于1988年,陕西西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陕西作协会员,2008年始发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陕西日报》《诗刊》《人民文学》《草堂》《知音》《延河》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