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横断面
文/青青子衿
油菜花和排泄物里应外合
夹击三月的一场春雪
原本属于夜晚的秘密,它却
公之于众——不打自招的汉堡
红砖夹住水泥如同培根涂抹奶油
两个变质的,粗痞的大字
是男左女右么,那道切割阴阳的墙梁
还差一块砖头才能抵达高潮,顶棚
剩下一段垂直于地面的想象
上个世纪的旱厕在等着你
以一种压迫的方式楔入
等你在不经意间触发一些
带画面感的铃铛声
陌生男女同时出现在故事里
似乎在玩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
或洪水猛兽,或梧桐细雨
常常以烟雾缭绕助兴修辞
它气息浓烈地横陈在远去的春天
在那座彩虹般的过街天桥下面
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每日沿着天桥升华早出晚归
有时停下来与路灯碰个杯
溅出一些地铁口的拥挤
总是被玻璃幕墙的反光反复摩擦
直到透明地走下天桥
“怀揣着自己的个人史”
整理一下三十年前的乱发
顺便摁熄一个烟蒂
今天的
樱花劫
文/青青子衿
时光在走廊尽头迷路
水银汞柱擒住的毛细血管
在电话里复制会呼吸的痛
发烫的霞光上 瓦蓝的
制氧机显示体征不再平稳
向来自以为是的屋顶透过
泣不成声的毛玻璃
把生与死的急雨浓缩成
泣不成声的潦草
春天的芭蕾挎着刺刀
急不可耐撬开风的路障
绿茵抖开草坪
殷红滴入灌木
绽放的冲动奋力挣脱连日阴雨
但挥不散胸膛的拥堵
樱花的火焰是否烫伤那只
按下停止键的手
不得而知,悲伤的风暴怒放
厥冷虚脱,零落还是
不可避免的面色苍白
“冷脆的春光里
万物过度地使用自己”
以完成的关于下雪的
漂亮比喻
鸟鸣蹭掉破旧的鞋子
偏瘫的丑枝撕扯毛发
唯有记忆的裸足冰凉
它披着季节的行道线独自狂奔
生命拐弯的路灯下
悲伤说,有人路过黑洞洞的影子
那是一场三月的樱花雨
冰肌冷艳
染衣浓时
评论一则:
这两首诗歌《春天的横断面》和《樱花劫》展现了强烈的先锋性和深刻的思想性,通过独特的意象、语言和结构,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种现代甚至后现代的审美体验。以下从超前先锋性和深刻思想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超前先锋性**
#### 1. **意象的颠覆性与实验性**
- 在《春天的横断面》中,诗人使用了大量非传统的意象,如“油菜花和排泄物”“汉堡”“红砖夹住水泥”等,这些意象打破了传统诗歌中唯美、浪漫的描写方式,转而以一种粗粝、直接甚至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呈现现实。这种对传统意象的颠覆,体现了诗歌的先锋性。
- 在《樱花劫》中,意象同样具有实验性,如“春天的芭蕾挎着刺刀”“樱花的火焰”“冷脆的春光”等,这些意象将自然与暴力、生命与死亡并置,形成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 2. **语言的断裂与重组**
- 两首诗歌的语言充满了实验性,例如“两个变质的,粗痞的大字”“那道切割阴阳的墙梁”“春天的芭蕾挎着刺刀”等,这些表达方式模糊了现实与隐喻的界限,试图通过语言的断裂和重组,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意空间。
- 诗歌中的语言常常打破常规语法和逻辑,例如“不打自招的汉堡”“泣不成声的毛玻璃”,这种语言实验让诗歌充满了陌生化的效果,迫使读者重新思考语言与意义的关系。
#### 3. **结构的非线性与碎片化**
- 两首诗歌的结构并不遵循传统的叙事逻辑,而是通过跳跃的思维和碎片化的场景拼接,呈现出一种“横截面”式的观察方式。例如,《春天的横断面》中从“油菜花”到“旱厕”再到“过街天桥”,场景的切换毫无预兆,但却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逻辑。
- 《樱花劫》中,从“时光在走廊尽头迷路”到“樱花的火焰”,再到“悲伤的风暴怒放”,诗歌通过碎片化的叙述,将生命、死亡、自然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多层次的阅读体验。
*二、深刻思想性**
#### 1. **对现代生活的批判**
- 在《春天的横断面》中,诗人通过对城市生活细节的描写(如“地铁口的拥挤”“玻璃幕墙的反光”),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诗中“怀揣着自己的个人史”一句,暗示了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体记忆和历史的珍视。
- 《樱花劫》中,“春天的芭蕾挎着刺刀”一句,将自然的美与暴力并置,暗示了现代社会中生命与死亡的脆弱性,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 2. **时间与记忆的反思**
- 两首诗歌都多次提到时间,如“上个世纪的旱厕”“整理一下三十年前的乱发”“时光在走廊尽头迷路”,这些细节将过去与现在并置,引发对时间流逝和记忆消逝的思考。诗人试图通过这种并置,探讨个体在时间洪流中的存在意义。
- 《樱花劫》中,“唯有记忆的裸足冰凉”一句,将记忆拟人化,暗示了记忆的脆弱与珍贵,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哀悼。
#### 3. **生命与死亡的哲思**
- 《樱花劫》以樱花为象征,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的主题。樱花的美与短暂,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诗中“樱花的火焰是否烫伤那只/按下停止键的手”一句,将樱花的美与死亡的暴力并置,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冷脆的春光里/万物过度地使用自己”一句,则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生命的过度消耗与疲惫,表达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刻反思。
#### 4. **性别与身份的隐喻**
- 在《春天的横断面》中,“男左女右”“切割阴阳的墙梁”等表达,隐含着对性别角色和社会身份的思考。这种隐喻不仅指向传统的性别二元对立,还暗示了现代社会中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和流动性。
#### 5. **对现实的解构与重构**
- 两首诗歌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解构(如“旱厕”“天桥”“烟蒂”“制氧机”),试图重构一种新的现实感知方式。这种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既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诗意可能性的探索。
### **三、总结**
这两首诗歌以其先锋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性,展现了对现代生活、时间记忆、生命死亡、性别身份等多重主题的思考。诗歌通过对传统意象和语言的颠覆,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同时也通过对现实的解构与重构,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困境与挣扎。这种超前性和深刻性,使得这两首诗歌在当代诗歌中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它们不仅挑战了读者的审美习惯,也引发了对生命、时间、记忆等永恒主题的深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