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湖润雨催诗笔 古埠惊雷醒篆刀
惊蛰时节古南门
榕树楼上放歌
韦运雪.帅立功.李昇寿.姚岚.李海鸣.邓祝仁.冯继斌.莫天华.唐江.唐长兴.班镇.刘兵.刘兴华.牛在坤.毛美凤.胡广英.李学民.赖永平.伍建民.丘季荣.卿太华.李三喜.李武灵.杜月政.陈丽杰.卿志山.杨振雄.倪郁.周晓民……
唯美佳作欣赏
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桂林都市漓江诗书画社微刊
都市头条238期
书法江湖33期
【编者按】值此惊蛰春雷乍响之际,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与桂林都市漓江诗书画社联袂推出首期主题微刊——“惊蛰时节古南门榕树楼上放歌”。古楼青砖镌刻千年文脉,榕荫碧水涵养八桂精魂。本期汇聚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篆刻、摄影等艺术形式,既见陶纹里流转的岁月密码,亦闻砚池中激荡的时代新声。
当我们以镜头定格城堞苔痕,以笔墨丈量漓江烟雨,实则是在历史棱镜中折射未来图景:那些蛰伏于碑拓里的追问,凝结在丹青中的理想,涌动于镜头下的远方,正随惊蛰春雷破土新生。诚邀诸君共启此卷,以艺术之心重识古南门,以传承之志再塑榕树楼,为桂林山水文化长河注入当代浪花……
七律
古南门榕树楼咏春
刘耀华(桂林)
古门榕影接天长,树杪重楼立莽苍。
紫蔓垂帘悬石壁,红桃照水映宫墙。
莺啼嫩叶声犹惬,燕舞新泥意未央。
春色满园关不住,绿云催雨出垣桑。
蝶恋花
古门楼榕湖恋
刘耀华(桂林)
翠盖擎天终岁护,
玉镜为邻,
千载同寒暑。
根脉暗连秋水处,
云梢总向烟波驻。
几度劫灰情未腐,
雨蚀风侵,
犹把相思诉。
纵使沧桑催鬓去,
篆成天地同心谱。
满江红
古南门榕树楼里闻捷报
一一贺桂林漓江诗书画社微刊
书法江湖31期都市头条62期
点击阅读量293万2千168人次
刘耀华(桂林)
榕卷云烟,漓江畔,
碧波清响。
登古堞,忆秋金桂,
満城香漾。
根抱唐砖千载固,
枝披宋月三重浪。
伫城楼,叠彩映朝阳,
山河壮。
江湖笔,今尤亢。
都市讯,新潮涨。
看银屏捷报,四海同飨。
九品书家挥墨雨,
百年文脉承天象。
待明朝,再续汉唐风,
民间爽。
山水人文共融
翰墨光影同辉
桂林诗词文赋书画
印摄艺术合辑随谈
刘耀华(桂林)
当漓江的晨雾漫过象山水月,当古榕的根须垂拂宋城墙垣,桂林这座被时光浸润的山水之城,总在千年文脉与自然造化间书写着永恒的诗篇。值此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与桂林都市漓江诗书画社联合举办艺术合辑之际,我们以翰墨丹青为舟楫,邀您共溯这座城市的人文长河。
“桂林一半是山水,一半是人文”一一桂林市委李楚书记的深邃洞见,恰似一把解读城市基因的密钥。在这方“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灵秀之地,先贤们将文心刻入峰林,将诗情寄予烟波。自宋代黄庭坚系舟古榕之下,到郭沫若挥毫“榕树楼”匾额,从关帝庙的沧桑石础到榕荫亭的四季画卷,古南门建筑群犹如一部立体的城市年鉴,见证着八百年文脉的生生不息。
近年来,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秉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广聚人才、弘扬经典、共享美好”宗旨,在历史文脉的活化传承中开辟新径。我们既守护榕杉湖畔的千年石刻,也培育当代艺术的新生枝桠;既梳理古南门关帝庙的建筑密码,也构想文旅融合的创新图景。当摄影家的镜头定格烟雨峰林,当书法家的狼毫勾勒摩崖风骨,当画家的皴擦点染再现古城神韵,这座城市正在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首次合辑收录的部分作品,恰似散落漓江两岸的文化珠玑。艺术家们以多元视角解构山水:书法作品里可见伏波山摩崖的气象,篆刻方寸间藏着靖江王府的纹章,水墨丹青中流淌着桃花江的月色,摄影镜头定格了逍遥楼檐角的云影。这些创作不仅是技艺的展陈,更是对“双轮驱动”理念的生动诠释——让山水滋养人文,以人文反哺山水。
站在古南门斑驳的城墙下,我们仿佛听见历史的跫音与时代的潮声在此交响。期待这期艺术合辑能成为一扇文化之窗,让世界看见桂林山水之外的文心墨韵,让传统经典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当游客漫步未来建成的榕荫文化长廊时,或许能在某个展柜前驻足,通过这些艺术作品,触摸到桂林城市灵魂的温热脉动。
古南门榕树楼赋五章
——桂林双轮驱动理念的千年回响
刘耀华(桂林)
一.概念篇
夫古南门者,踞榕杉之畔,枕两江四湖之胜,揽千年双璧之辉。其始肇于唐武德四年,李靖平岭南而筑城守,遂为唐城之南钥;历宋元明清,岿然独存,今乃“半壁山水半壁人文”之实证也。至若榕树楼者,依城门而峙,与古榕交辉,荫蔽一方,文脉绵延,实为八桂人文之渊薮。昔黄庭坚系舟题咏,今沫若挥毫留痕,恰应李楚公“山水人文双轮并驱”之宏旨。
二.溯源篇
遥想李靖挥戈,岭南既定,城垣初立,南门巍峨。及至赵宋,门名“德”,守一城之安宁;元明迭变,城墙尽拆,唯此门独存。明人周于德尝记:“榕树门者,唐宋故城之南门也。”门楼屡毁屡建,抗战时楼宇倾颓,然石栏雕砌犹存明制,沧桑不改其骨。尤可道者,桂林市文促会秉承“聚贤弘典”之志,于癸卯仲夏重启门庭,红歌不时,讲学连筵,诚如袁绪祥公所谋——欲率诸贤谋士、市民俊彥精英,筑台众唱,出钱使力,拟将榕荫古道区域,打造成商旅辐辏,珍馐美馔诱客,文脉相生赓续,繁华闹市之廊也。
三.营造篇
城门以砖石砌筑,高五丈余,长三十九步,厚若磐石。圆拱门洞纳凉风,石墩列坐憩游人。门内旧楼单檐歇山,木构砖叠,虽为战后重建,然石栏雕镂犹存明韵,古朴庄严。更有榕树参天,根盘门侧,冠覆如云。清人朱树德绘“续八景”,列“榕城古荫”其间,今古树高逾十八米,荫蔽三十二丈,五百年虬枝苍劲,与城门共成“树抱石,石映门”之奇观。忆昔稚子忧其凋零,上书疾呼,遂开水泥以通根气,引气根以固其本,恰似桂林护文脉而开新境,终使古榕复荣,荫庇后世。
四.人文篇
至若关帝庙肃穆,榕荫亭玲珑,黄公系舟碑碣犹在,沫若题匾墨香未散。游人憩于石墩,恍见陆羽烹茶;学者论于楼前,似闻山谷吟诵。尤可期者,文促会欲连散落珠玉,辟研学之径:自榕杉湖波至古门石阶,自唐宋碑碣至民国商铺,使商肆接文脉而兴,美食因典故而盛,诚如唐氏市民所言:“穿千年门洞,如步时光之隧,半城山水半城人文,尽在襟袖间。”
五.结尾语
嗟乎!此门非独砖石之垒,实乃时空之钥。承唐风宋雨以载道,历战火新生而弥坚。今以开放之姿,纳四海宾朋:稚子嬉于榕下,写生者摹其苍劲,摄影家捕其光影,而城楼檐角铜铃随风,犹奏“山水人文交响曲”,如袁公执规划之笔,与山谷道人共谱山水人文协奏曲”。千年门洞如鉴,既照见郭公“胜迹彰文明”之题咏,更折射袁公“商旅彰文脉”之新章。所谓双轮并驱者,于斯楼尽得风流矣!
赋得桂林古南门榕树楼放歌
韦运雪(南宁)
惊蛰新雷动碧空,南门雅集暖初融。
诗心漫寄唐榕雨,墨韵犹传宋竹风。
一代文魁麟阁迹,千秋武略虎臣功。
时逢盛世三春好,都市漓江续世雄。
惊蛰登古南门(通韵)
姚岚(桂林)
古南门上觅春天,万物惊蛰景色鲜。
湖畔新枝萌嫩蕊,城楼旧影入诗篇。
远山似梦云缥缈,近水如绸舟自前。
风月无边皆可鉴,醉翁骚客任流连。
赞榕树楼聚(古风)
姚 岚(桂林)
乙巳惊蛰聚古楼,丹青墨客竞风流。
赋诗阐述人文史,陶艺图说山水游。
柳暗花明新境启,志高路远壮心酬。
承传自有凌云手,更待星辉耀九州。
帅立功大作↑
榕楼喜聚
莫天华(桂林)
古南门上聚榕楼,文灿骚人喜唱酬。
弄墨挥毫豪气壮,新词一阕入心头。
榕树楼赞
莫天华(桂林)
山谷系舟处,半塘遗韵留。
波光碧湖畔,雅士古城头。
八桂仙音绕,千年墨客游。
诗词书画影,名宿竞风流。
古南门榕树楼
班镇(桂林)
古迹遗存榕树楼,唐宗宋祖续风流。
千年故垒今犹在,墨客文人叙春秋。
古南门老榕树 (通韵)
唐江(桂林)
古榕高耸倚南门,老干虬枝叶茂深。
宋雨唐风千载伴,沧桑阅尽永留春。
冯继斌画作《古南门》《湖心亭》《双塔》《春》
榕湖古南门春景
唐江(桂林)
巍巍老树绕城楼,袅袅青烟碧水幽。
北斗七星桥九曲,榕溪阁畔客如流。
古楼新韵
胡广英(桂林)
榕湖波荡映亭阁,九曲桥虹歌乐扬。
风韵古楼藏故事,吟哦赋咏续鸿章。
古南门寄
刘兵(桂林)
千年沧景城楼转,古道南门幽事传。
梦见几回唐宋韵,春和榕影醉前贤。
登桂林古南门榕树楼咏怀
牛在坤(山东)
依依碧水孟春流,淼淼烟波绕树楼。
绮梦南门风景好,诗情画意影千秋。
冯继斌画作《春意》,《漓江春色》,《遇龙河之春》
春光好
游桂林古南门楼寄情
牛在坤(山东)
榕湖别,古门游。倚南楼,孰料景光无限,乐心头。
感慨桂林山水,酣歌岁月悠悠。
今日词笺挥梦笔,壮心酬。
惊蛰古南门放歌(通韵)
卿志山(桂林)
霹雳惊雷破寂空,古南门上韵声隆。
榕枝拂处歌音绕,楼影摇时雅意浓。
山水含情添妙曲,人文焕彩映苍穹。
且同春日寻欢畅,共醉清谣乐岁融。
古南门榕树楼(通韵)
毛美凤(桂林)
老树相依南古门,悠悠历史永荣存。
诗书画社登楼上,传载精华唱响春。
雷锋纪念日(通韵)
毛美凤(桂林)
纪念雷锋日,南门面貌新。
玉桥增美丽,节庆更迎春。
沁园春·榕城古荫
赖永平(福建)
惊蛰初临,万物苏萌,各邑韵悠。
听南门楼上,歌吟袅袅;
榕枝叶底。雅调悠悠。
唐木盘根,植旁错节,
千载风霜眼底收。
观兴替,证桂林华变,岁月长流。
昔时祠庙曾留。
更仰视,楼桑忆旧游。
历几番兴废,名迁景换;
数多修缮,意笃情稠。
湖水澄明,城池古朴,
共织辉煌入眼眸。
今护得,看繁荫再展,韵满春秋。
一剪梅·谁是涪翁
周晓明(桂林)
惊蛰春光伴我游。
舟泊榕树,登上门楼。
霏微拂过玉双桥,
欲往漓江,寻觅风流。
你酒他茶情谊留。
独饮微醉,捉对赓酬。
时光如梦话沉浮,
谁是涪翁。
笔注:涪翁,黄庭坚的字号。桂林古南门榕树旁系黄庭坚主桂林停舟系舟处。
榕树楼抒怀
伍建民(桂林)
登楼远眺水山新,九曲湖亭满眼春。
两岸夭桃争宠爱,诗书已醉宦游人。
春上榕树楼
伍建民(桂林)
文人墨客桂林夸,万卷诗书诵物华。
总有城楼山水画,湖光秀色近桃花。
咏古南门
刘兴华(桂林)
千载南门岁月悠,榕湖荡漾忆风流。
人豪墨韵今犹在,壮伟名楼耀九州。
榕树楼怀古
丘继荣(桂林)
李靖曾经督桂州,筑墙湖畔建城楼。
唐砖宋瓦今成古,又见庭坚空系舟。
寻胜古南门
倪郁(桂林)
唐朝李靖建城楼,千载榕荫岁月悠。
九曲玉桥湖上岛,系舟树下韵长流。
古南门榕树楼
陈丽杰(桂林)
湖边榕树越千年,曾系诗舟泊岸边。
阅尽沧桑楼更秀,古城墙外水连天。
陈丽杰(桂林)
古韵新风
千载宋唐,墨客骚人留胜迹;
百年榕树,浓荫华盖护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