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笔底动情诗
一一读姜舟林《七律/春雪》
作者/余英茂(著名作家和资深记者)
这三首以"春雪"为主题的七律组诗,展现了作者对古典意象的娴熟驾驭与多维度的情感投射,在继承传统咏物诗特质的同时,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探索。试从三个维度作具体评析:
一、时空交织的意象系统
第一首以"素妆争春"构建雪与梅的竞艳空间,通过"拨弦/入墨"的听觉转视觉通感,将雪落之声转化为艺术创造的韵律。第二首突显"西园/方塘"的封闭空间与"林峦/竹海"的开放空间对比,形成庭院观雪与天地游思的张力。第三首"柳絮/野鹜"的动态意象与"孤山/醉桥"的静态遗迹并置,完成从自然物象到历史人文的时空穿越。三首联缀,恰似移步换景的立体长卷。
二、虚实相生的情感脉络
"妖娆凝笑靥"(实写雪态)与"嫁与东风"(虚写春思)形成虚实呼应,使第一首的浪漫情怀具象可感;第二首"杯易取/句难工"的工对,将围炉之暖与觅句之苦并置,暗含文人雅趣中的创作焦虑;第三首"繁华多蝶拥"与"寂寞少人窥"的哲理对照,最终收束于"醉酒桥边"的怅惘,完成从审美愉悦到生命沉思的情感升华。
三、技法创新的尝试突破
"冽冽风"双声叠韵的运用,增强竹海雪飘的听觉质感;"对转觞"化用曲水流觞典故,赋予春雪宴饮的文人雅意;"孤山和靖"的典故新诠,将林逋梅妻鹤子的隐逸精神转化为对当代精神困境的隐喻。惟"觅句时/动情诗"稍显直白,若借鉴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含蓄表达或更见余韵。
总体而言,这组作品在恪守七律格律(平仄合辙,中二联工对)的基础上,通过意象群落的精心编排与情感层次的递进铺陈,构建出春雪三重奏的艺术空间。若能在典故翻新与语言淬炼上再做打磨,或可臻至王右丞"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化境。
(附:
七律 春雪
作者/姜舟林
一
料是争春着素妆,倾情欲挽腊梅香。
拨弦翻奏莺歌雅,入墨平添律韵长。
且借妖娆凝笑靥,才将妩媚驻回廊。
祈求青帝抛红线,嫁与东风对转觞。
二
窥见西园覆絮绒,窗棂玉砌映梅红。
林峦顿失纷纷霰,竹海轻摇冽冽风。
斗室围炉杯易取,方塘搜韵句难工。
行舟夜访无心绪,明日抛纶学钓翁。
三
柳絮纷飞觅句时,偶成笔底动情诗。
几行野鹜随风散,一树梅花对雪痴。
自古繁华多蝶拥,由来寂寞少人窥。
孤山和靖今何去,醉酒桥边又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