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设计/吴生泉
读书笔记两则
宋今声
1、滋味深藏苦涩中
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读书人吕仲实在没有显达的时候,一天早晨伙食不继,他便拿起布袍子要出去典当换米,见老伴舍不得的样子,于是他作诗戏谑道:“典却春衫办早厨,山妻何必更踌躇。瓶中有醋堪烧菜,囊里无钱莫买鱼。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元史》有传。
后来吕仲实坚持苦读,终于进士及第,成为一代历史名臣。他曾三次任国子监祭酒,参与撰修辽、金、宋等史,官至中书左丞、大司农。史书上说吕仲实廉洁不污,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读他的本传时,对一事颇感兴趣。那是在他刚出仕当县官的时候,他立了一本“识文簿”,交给乡社里的社长保存,县里的官吏们来乡社公干,谁吃多少饭菜,费用多少,都要在识文簿上一笔笔记明白,超过招待标准,要自行填补。
吕仲实就是以苦为乐,苦中找甜的典范。
人生百味,苦辣酸甜,大都喜欢品尝甘甜而畏惧苦涩,但是,往往甘甜没有得到,却偏偏离不开苦涩。有的人不怕吃苦,以苦为乐,苦涩之中励志,艰苦之中修行,最后终于走出人生阴霾,获得快乐与光明。有的人却惟恐吃苦,畏苦如虎,在苦涩中消沉,在苦涩中泄气;最后在落得失望颓废,穷困潦倒。
其实,世上许多甘甜都是从苦涩中得来的,园中瓜果,未熟之时,苦涩之味难以入口;而从苦涩达到甘甜,不又是一帆风顺的,嫩绿要经过春寒料峭,葱茏要忍受骄阳热烤,蓬勃要蒙受风摧雨瀑,挂果要难免霜打虫咬。要品尝生活甘甜,首先要经历人生艰苦,若常言道,“没有苦中苦,难得甜上甜”。
2、“三全”与“三养”
《亢仓子》载:“导筋骨则形全,翦情欲则神全,靖言语则福全。”苏东坡在谈到养生时曾经说过:“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神,三曰省费以养财。”《亢仓子》所倡导的“三全”与苏东坡所说的“三养”,对于我们今天健康养生、快乐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先说“三全”。导筋骨则神全;导,即疏通,这里指的是坚持劳动与锻炼身体,凡事要身体力行、勤于时日,而不是懈怠散漫、懒惰经年。翦情欲则神全;翦同剪,即斩断、削减、减除和消灭之意。对不良嗜好要立志削灭,戒烟节酒,远离赌博,不迷恋异性、不违背道德。靖言语则福全;靖,即是安定止息、沉默寡言。无论遇到什么事,不轻易发表议论,该说的要说得适度得体,不该说的要闭口不谈。
再说“三养”。安分以养福;安分,即是安守本分。唐代白居易在《长庆集》之六“咏拙”诗里说:“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本分,即是安分守己。无论是在家或者在外,要谦逊谨慎、文明礼貌、长幼有序、遵纪守法。宽胃以养神;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名叫“少吃一口,舒服半宿”。尤其是中老年人,晚饭不要贪恋滋味,吃得过饱,明吃一碗用八分,以免胃脘胀饱压迫心脏,要给晚眠呼吸留有充足空间。省费以养财;人生都想拥有财富,而财富的来源除了靠诚实劳动获得以外,远离贫困,在于积攒;积攒财富的重要措施是节俭,即是省费,“外头有搂钱的耙子,家里有装钱的匣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治家格言》能用的不买,能使的不换,剩饭不扔,剩菜不倒,视糊米馊饭如珍馐,拿霜瓜冻果为佳馔。要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做到了“三全”与“三养”,德与寿有了基础,身与家有了保证,何愁平安快乐不临门?
“三全”缺一不可。不爱劳动,是个郁郁寡欢、近乎哑巴的憨夫;嗜欲不节,必然贪恋放纵,必然身心早毙;口无遮拦,迟早言多语失,容易蒙祸罹难。
“三全”当全,“三养”亦不可偏废。不安分守己,则有颠沛流离之险;暴饮暴食,则有患病身危之虞;花销无度,则有财尽福竭之患。养好“三全”,修好“三养”,才能使我们的精神愉快、身体强壮,人生就会更加安康幸福、快乐绵长。
2025年3月6日
宋今声 笔名沙岭樵。现为双辽市书友协会秘书长,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多次在《四平日报》《城市晚报》《延边晨报》《吉林日报》《吉林银行业》《东北金融》《春风》《今天》《浪淘沙》《金融博览》《中国征信》《中国信合》《农村金融时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火炬》《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新农村》《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现代诗歌》《速读》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已经完成中篇小说《野岗情缘》、《祸乱下河湾》和《村女传奇》三部,出版《增年录》、《百赋集》等个人文集四种。创作经历和收获,2014年被收录《文化吉林·双辽卷》。散文《那年冬雪乍化时》被收入吉林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2018年卷。辞赋作品先后被国内多家报刊媒体采用,部分获奖。多篇作品在《辽河之水》微刊上发表。2018年现代辞赋《陶然赋》被选入中华辞赋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