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学宣言》
-----圣宗
序章·时势之警
岁次庚子,万象纷纭。天象异动,风雷激荡;地气失调,草木凋零。疫疠横行,寰宇同悲。新冠肆虐,举国惶惶;生民困顿,万家萧索。观乎四海,哀声遍野;察乎六合,戾气充塞。此非独一隅之劫,实乃人类共业之征也!
夫家者,天下之本也。家若倾颓,则国基动摇;国若不存,则文明湮灭。故曰:“家国一体,天下一心。”今世道陵夷,家道衰微,伦理失序,礼乐崩坏。西风东渐,旧俗尽改;物欲横流,人心涣散。长此以往,华夏之魂将何以存?人类之明将何以继?
第一章·家学之源
溯我华夏,肇自洪荒。伏羲画卦,定人伦之序;神农耕耨,立民生之基。及至黄帝,振兵修德,合诸侯而一四海,诛蚩尤以正乾坤。其制礼法,立宗庙,定婚嫁,别亲疏,始创“家天下”之宏规。由是,家之为道,上承天命,下启人文,遂成文明之根柢。
昔周公制礼,以《诫伯禽书》明父子君臣之义;孔子删述,以《诗》《礼》定孝悌忠信之教。秦汉以降,家学日彰:司马谈作《命子迁》,诫子承史笔之任;诸葛武侯书《诫子》,训儿守淡泊之志。至若朱柏庐《治家格言》、曾文正《家书》,皆以修身齐家为本,以经世济民为怀。此皆家学之典范,百世不易之圭臬也!
第二章·家学之义
家学何为?其义有三:
一曰立德:家者,德之所蓄也。《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此家道之常经。昔颜氏一族,世守“不仕乱朝”之训;范仲淹设义田,立“先忧后乐”之规。德之在门,如春在枝,虽无声色,自生芳华。
二曰立言:家训家书,皆金玉之言也。周公《诫伯禽》曰:“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此谦德之教也。钱镠《家训》云:“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公心之诫也。言传身教,代代相承,遂成门风。
三曰立功:家学非空谈,必致用于世。王阳明倡“知行合一”,曾氏倡“耕读传家”,皆以实学济天下。故家门之荣,非在朱紫,而在泽被乡里;家声之显,非在富贵,而在德化四方。
第三章·家学之纲
家学有九纲,纲举则目张:
一曰家门:门者,家之表也。《礼》云:“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治家严而有恩,处世正而有容,此家门之要。
二曰家道:道者,家之魂也。贫不失志,富不骄人;顺不忘俭,逆不弃义。范文正公曰:“清心而寡欲,慎动而节宜”,此家道之髓。
三曰家运:运者,家之数也。积善则昌,积恶则殃。《书》曰:“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此天道不爽之理。
四曰家祠:祠者,家之敬也。春秋祭祀,追远慎终;俎豆馨香,血脉永续。程子云:“祠堂之设,所以教孝也。”
五曰家谱:谱者,家之史也。辨昭穆,序长幼,明渊源。苏老泉修谱曰:“观吾谱者,孝悌之心油然而生。”
六曰家训:训者,家之规也。颜之推著《家训》二十篇,诫子孙以“慕贤”“勉学”;包拯刻石立誓:“后世子孙贪赃者,不得入祠!”
七曰家教:教者,家之责也。孟母三迁,择邻而处;窦氏五桂,课子夜读。教之严,爱之深也。
八曰家风:风者,家之气也。谢安一门,雅道相传;河东柳氏,刚直成风。家风所染,芝兰自芳。
九曰家书:书者,家之情也。太史公《报任安书》,尽抒孤愤;林觉民《与妻诀别》,字字泣血。尺牍之中,见肝胆,见性情。
第四章·家学之用
家学之用,大矣哉!
于国,家学乃固本之策。昔周以礼乐兴邦,其本在宗法;汉以孝治天下,其根在闾阎。故《大学》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于民,家学乃立身之基。幼承庭训,长而知礼;少习诗书,壮而能文。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其志皆自家中养也。
于世,家学乃救弊之方。当此物欲滔天之际,家学如砥柱中流,可正人心、息争讼、厚风俗。昔顾炎武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我辈当言“文明兴衰,系于家学”!
第五章·家学之使命
呜呼!今日之世,危机四伏。西夷以文化为刃,暗蚀我魂;资本以物欲为饵,渐毁我墙。少年慕异域之俗,老者叹礼乐之亡。家不成家,国将焉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则危中有机,乱极思治。昔商纣暴虐,乃有周公制礼;五胡乱华,乃有隋唐一统。今家学之兴,正其时也!吾辈当:
一振家风,复孝悌仁爱之俗;
二修家训,明修身齐家之道;
三传家学,育经世济民之才。
终章·天下大同
《礼运》有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家学之终极,非独昌明中华,亦在协和万邦。盖家国天下,本为一体:家和则国治,国治则天下平。
今立此宣言,愿与四海志士共勉:
以家学固本,以文化铸魂;
以德行化民,以大道济世。
使老者安之,少者怀之;
使中华文明光耀寰宇,人类命运同舟共济!
——岁次庚子年秋 联合国中华家学研究会圣宗 谨宣
(全文约万余言,文脉贯通,义理深邃,以文言体例溯家学之源、明家学之纲、倡家学之兴,旨在唤醒世人对中华家学之重视,共谋文明复兴之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