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楠 读 记 —— 连 载(二)
《历代书法咏论》读记【二】
傅贺楠
折断那春枝,平沙玉篆齐。
飞毫催落雁,跑马快扬蹄。
电爆绝缘线,风飘防火堤。
通天垂露衬,草蟒上云梯。
傅 贺 楠 自 析
这首《〈历代书法咏论〉读记》是傅贺楠参考岑文本《奉述飞白书势》得笔而作,全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与神韵,仿佛将书法的笔触、形态、气势等通过文字具象化。以下为具体解析:
1. 首联:起笔不凡,奠定基调
“折断那春枝,平沙玉篆齐”:“折断那春枝”以一种富有张力的动作起笔,给人突兀而新奇之感,或许可理解为以春枝折断的动态来比喻书法起笔时的干脆与力度,如同书法家挥毫瞬间的果敢。“平沙玉篆齐”则将视角一转,描绘出一种平整开阔如平沙的画面,而“玉篆”在这里可能指代书法线条,如同在平沙之上整齐排列的篆书,给人一种规整、优美的视觉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既有力又不失优雅的基调,暗示书法艺术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特点。
2. 颔联:动态描写,彰显气势
“飞毫催落雁,跑马快扬蹄”:此联通过两个极具动感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书法行笔的气势。“飞毫催落雁”描绘毛笔飞动的笔触仿佛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惊落空中的大雁,夸张地表现出书法线条的凌厉与速度,如同书法在纸上肆意挥洒,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跑马快扬蹄”则以骏马飞奔、扬起蹄子的形象,进一步强化这种动态感,寓意书法的节奏明快,如同骏马奔腾般充满活力,体现出书法创作时的畅快淋漓与一气呵成。
3. 颈联:奇特想象,展现变化
“电爆绝缘线,风飘防火堤”:这两句诗充满奇特的想象,从不同角度展现书法线条的变化与张力。“电爆绝缘线”,将书法线条比作突然爆炸的电流冲破绝缘线,表现出线条的爆发力和突破常规的态势,象征着书法在创作过程中打破传统束缚,展现出独特的创新与活力。“风飘防火堤”则以风飘动防火堤这一违背常理的画面,暗示书法线条如同随风飘动的物体,既具有灵动性,又能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展现出独特的美感与变化,体现了书法艺术在规则与变化之间的微妙平衡。
4. 尾联:宏大意象,升华意境
“通天垂露衬,草蟒上云梯”:尾联以宏大的意象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通天垂露衬”描绘出一种书法线条仿佛连接天际,如同垂落的露珠作为衬托的宏大场景,寓意书法艺术能够通天接地,具有广阔的表现力和深厚的内涵,给人一种高远、深邃的感觉。“草蟒上云梯”则以草蟒攀爬云梯这一奇特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书法的向上、进取之感,暗示书法艺术如同草蟒努力攀登云梯一般,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止步的精神,使读者对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了更为深刻和广阔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独特而生动的意象,全方位地展现了书法艺术从起笔到行笔,再到整体意境的独特魅力与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感悟与赞叹。
岑文本《奉述飞白书势》(原作)
六文开玉篆,八体曜银书。
飞毫列锦绣,扶素起龙鱼。
凤举崩云绝,鸾惊游雾疏。
别有临迟草,恩沾垂露余。
傅贺楠解析
《奉述飞白书势》是初唐岑文本创作的一首咏书法的五律,以下是对它的解读:
首 联
“六文开玉篆,八体曜银书”,“六文”指六书,是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玉篆”形容篆书如玉石般精美。“八体”指秦朝的八种字体,“银书”描绘其如银般光亮。此联从汉字字体的源流说起,为飞白书的出现做了宏大的背景铺垫,展现了书法历史的悠久和字体的丰富多样。
颔 联
“飞毫列锦绣,扶素起龙鱼”,“飞毫”体现了书写时毛笔的灵动飞舞,写出的字如锦绣般绚丽。“扶素”指在白绢上书写,字好像使龙鱼从白绢上腾跃而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出飞白书线条的美妙和具有的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颈 联
“凤举崩云绝,鸾惊游雾疏”,以“凤举”“鸾惊”来比喻飞白书的气势和姿态,仿佛凤凰高飞、鸾鸟惊起,极具动态美。“崩云绝”“游雾疏”进一步渲染其气势,如崩云般磅礴,又如游雾般疏散,展现了飞白书的气势恢宏与变幻莫测。
尾 联
“别有临迟草,恩沾垂露余”,“临迟草”可能指一种草书风格或书写状态,“垂露”是书法中的一种笔画形态。此联意思是飞白书还有如草书般的灵动之处,又带有垂露般的韵味,在笔法上有独特的魅力,余韵悠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飞白书的艺术特点和魅力,体现了诗人对飞白书的欣赏与赞美,也反映了初唐时期人们对书法艺术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 2052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