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面化传播”
现代诗歌传播的破晓之光
文/刘巨星
在文化多元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诗歌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诗歌“非平面化传播”为现代诗歌的传播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路径,成为现代诗歌突破传播瓶颈、重焕生机的必由之路。
传统诗歌传播局限于纸媒等平面载体,这种单一形式在当今快节奏生活和海量信息冲击下显得力不从心。现代社会,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在短视频、社交媒体、影视剧等多元娱乐方式中,平面的诗歌文本难以在信息洪流里吸引大众目光,导致诗歌受众群体逐渐萎缩,诗歌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难以充分彰显。
诗歌“非平面化传播”以创新之姿打破传统束缚。它倡导诗歌与音乐、绘画、戏剧、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深度融合,构建起立体式、多维度的传播体系。
在音乐维度,诗歌与音乐的结合赋予诗歌新的生命力。音乐独特的旋律、节奏能强化诗歌的情感表达,使其更具感染力和传唱性。当诗歌的文字与优美的音符交织,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我创作的诗歌《新石家庄情》改编成了歌曲,轻松舒缓的旋律将诗歌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情演绎,让听众在歌声中更深刻地领悟诗歌内涵,感受石家庄这座富有魅力城市浓浓的辛福感。这种融合不仅能吸引音乐爱好者关注诗歌,还让诗歌借助音乐的传播力走进大街小巷,拓展了传播范围。
绘画为诗歌传播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呈现。我创作的一系列画配诗作品,画家依据诗歌意境进行创作,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画面,让读者能从视觉角度感受诗歌魅力。一幅描绘滹沱河沿岸秀美景色,富有诗歌意境的画作,通过色彩、线条勾勒出宁静的田园风光,帮助读者更生动地理解诗歌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诗画融合使诗歌不再局限于文字想象,增加了传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吸引更多不同审美偏好的人群走进诗歌世界。
戏剧表演赋予诗歌鲜活的生命力。在舞台上,演员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演绎诗歌,将诗歌中的人物、故事和情感直观展现给观众。诗剧以完整的剧情串联诗歌,使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诗歌力量。例如我以英雄李狄三为蓝本创作的诗剧,可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让诗中的英雄人物和场景“复活”,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领略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英雄人物的精神气概,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能极大提升诗歌的感染力和记忆点。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诗歌“非平面化传播”提供了广阔天地。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诗歌以更便捷、快速的方式触达大众。在短视频平台上,创作者将诗歌朗诵与特效、动画相结合,制作出极具创意的短视频,短短几分钟就能吸引大量用户观看、点赞和分享。线上诗歌朗诵直播打破时空限制,让全球诗歌爱好者能实时互动,共同感受诗歌魅力,极大地提高了诗歌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我能成为诗歌“非平面化传播”的推崇者和践行者,主要是我供职的石家庄市政协组织的一系列委员视察活动,为诗歌“非平面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背景和展示舞台。每次视察之后,市政协都会收到委员们围绕视察观后感自发创作的诗书画作品和视频文件,应该说是政协委员们热情高涨的履职活动促进和拓展了市政协在新形势下的工作内容,我作为一名市政协工作人员,能依靠网络技术手段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更优质服务,感到无比荣幸。愿诗歌“非平面化传播”即是对政协履职工作的有效尝试,同时,也是对现代诗歌传播困境的有力回应。
诗歌“非平面化传播”以开放、多元的姿态,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和先进传播技术,让诗歌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平面走向立体。通过这场运动,我愿诗歌能够重新融入现代生活,找回曾经的文化活力,让更多人在诗歌的滋养下,感受语言之美、思想之深,延续诗歌这一古老文学形式的辉煌,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 。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
北辰,本名刘巨星,1969年出生,河北晋州人,现居河北石家庄市。其作品散见于国内部分文学期刊和诗歌选本,著有诗集《青瓦》《余响》等多部。曾获首届河北文学奖,第二、第三届河北省散文名作奖,第六届博鳌国际诗歌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