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旷野,悟道河流
作者:王根杰
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徒劳地在物质的泥沼中挣扎。我的朋友林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都市的钢筋玻璃大厦里,以加班费衡量人生,用首付合同换取安全感。他一心将堆积的财富视为生活的保障,却未曾料到,现实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这虚幻的美好。40岁的体检报告,让曾经看似坚实的财富瞬间变得脆弱不堪,仿佛玻璃碴般纷纷破碎。
这不禁让人深思:物质的追求是否真的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其实早在西汉的《盐铁论》中就有警示:“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物质的充裕虽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但如果错把地基当作楼阁,我们终将在迷宫中迷失方向。我们常常在人生的旅途中,错将生存的阶梯当作人生的穹顶,直到某一天才惊觉:金钱或许能买到进口的止痛药,却买不来无梦的酣然一眠;能够购置智能马桶,却冲刷不掉深夜那如影随形的孤独。
这种对物质的过度执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隔壁的陈经理便是典型。他的婚姻危机如同一部微型启示录。彼时,他那原本闪耀着“人”字标记的奔驰车标,悄然变成了三叉星,然而婚姻这根衡量情感温度的标尺,却无情地跌破了冰点。直到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妻子端出的那份三十年未变的荷包蛋面,宛如一道闪电,划破了这位商界精英心中的迷雾。他由此领悟到:爱情并非资本市场的并购案,那种瞬间利益的博弈与权衡,与之背道而驰;爱情更是一种需要每日用心“定投”的慢理财,在岁月的长河中点滴积累,方能浇灌出爱的繁花。
真正能够滋养生命的,永远不会是外在的物质繁华,而是那些平凡生活中的温暖瞬间——早间与家人晨练时投下的斑驳树影,病榻上亲人紧紧相握所传递出的温热掌纹。
后来,当我有幸在博物馆中驻足凝视明代画家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真迹时,心中突然泛起一道灵光,恍然理解了王羲之为何要在兰亭的曲水之间悠然漂涤酒杯。当墨色在宣纸之上灵动呼吸,当茶香氤氲缕缕,穿透五百年的悠悠光阴,世界的物质度量衡,顿时如虚无缥缈的云烟般悄然失效。
这或许便是屈原所吟咏“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深层真意:我们并非在攀爬知识的险峻峭壁,而是在探寻生命的真谛,试图在某个清晨的微光或黄昏的余晖中,与古人的心灵节奏产生同频共振,感受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远在中科院的王院士,其办公室中高悬着“求阙”二字。他的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默默耕耘了整整二十年,这份执着与坚守,是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当有人好奇地询问其研究的意义时,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只是轻轻指着窗台上那娇艳的蝴蝶兰,淡淡地说道:“你看这花,它不必知晓光合作用的复杂数学公式,却依然能够从容绽放,尽显生命的庄严。”
这让我联想到赖胜源在《穷极一生》中所描述的“无意义特权”,它让我想起童年时在小溪边打水漂的纯真游戏:石片在水面上轻盈旋转,缓缓沉入水底,那过程本身便构成了一幅完整而富有诗意的叙事画卷。
就如同日本京都龙安寺那充满禅意的枯山水,十五块石头错落有致地摆放其间,无论你如何仔细观察,永远只能同时看见十四块——那看似缺失的一块,恰似我们在人生长河中永远难以追寻到的意义尾巴,是一种若有所失却又充满留白的微妙存在。
而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其实早已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所谓“岁月静好”,并非表面的平静与安逸,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我们这辈子,其实是在时光长河中探寻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并非那些宏大的成就与财富所能赋予。当生命的终章悄然奏响,能真正让我们露出宁静而满足微笑的,是生活里那些平凡却温暖的瞬间——比如在某个暴雨天,与孙子一同抢吃半个西瓜的温馨午后,儿时父亲手把手教骑车时留在后座的丝丝余温。这些生活的点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子,在记忆的天空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我们穷极一生,不过是练习如何优雅地消磨时光,用满溢的爱意作墨汁,用丰富的体验作纸张,书写一封寄往宇宙的情书。因为,生活的美好,不在远方的虚幻,而在当下的真实;不在物质的堆砌,而在灵魂的充盈。
【作者简介】
王根杰是“立体营销”与“差异化经营”著作的作者、农资立体营销理论的创始人和倡导者,从事农资营销领域二十余载春秋。曾在国有化肥、农资企业、供销系统、粮食流通领域供职;在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先后任营销常务副总、总经理等职;在四川化工控股集团九禾股份曾任副总经理、磷复肥总经理; 曾任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部门总监兼任中农舜天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现被业内十几家业企聘请高级顾问和培训讲师,日常写些营销和行情方面的文章在各大媒体上发表。先后被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化工报社 ,农资导报聘请为专家和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