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嘴沟
戚占保
在邙山岭上,从巩义康店到偃师光明有一道东西走向的长沟,东段叫南水沟,西段叫箭沟,光明村东地自然村又分岀一道沟岔,称作东嘴沟。东嘴沟是我们生产队唯一的一道沟,小时是我们玩耍的绝佳去处,经常结伴玩耍的有戚集体、崔五顺等七八个小伙伴。拾圪针,割未子,逮蚰子,拾水牤牛,爬山坡,捉野鸽等,玩不尽的儿欢童趣 。
东嘴沟有两块耕地共拾余亩,上下全靠肩扛背驮,沟地小麦每亩可打近300斤,抵住坡岭地近三倍,那可是我们生产队的粮仓宝地,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记得那年收麦,麦梱得靠青壮劳力一梱一梱往沟上面担,那天风刮得特别大,半山腰有个透风嘴儿,担着麦梱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麦掉到深山沟里,风险比较大。然而季节不等人,那时的人视粮食为生命,集体意识和社会觉悟都很高,不会因为冒险就耽误农时。有个壮年三十多岁,我叫他道林哥,他担任过村里的民兵队长,带头担了一大担麦子带着三个小伙子就往沟上面担。快到风口时停下来观察,待风头儿稍微小点就往上面闯。毕竟是风口,他们还是踉跟跄跄,非常吃力地闯了过去,沟下面的人都为他们捏把汗。下来后,有个好和道林哥逗乐的小伙子用夸张的滑稽动作嗤笑他在风口的狼狈相,他却接过来说:“恁笑我哩,一窝猪娃齐掉泪——宰了这个宰那个!”意思是下来轮到你们了,谁也跑不掉,引发了一场哄堂大笑。
道林哥诙谐幽默,爱开玩笑,时不时生岀一句歇后语,让人听后忍俊不止。我们这里有个习俗,年龄相仿的叔侄好打骂取乐。在担麦的空余时间,一个稍小他一点儿的青年碰到他,一本正经地说:“道林叔,我昨晚上做了个梦,快把我吓死了”,道林哥也认真地凑上去:“啥梦恁吓人?”“我梦到咱俩去水库里游泳,你一不小心滑到水里,我一把抓住你的头发死劲往上拽,结果把我疼醒了,原来是揪住我的……。”道林哥正听得津津有味,忽然觉得不对劲,掂起扁担追着那小伙子就打,嘴里骂道:“你真是石头底下模只螃蟹娃儿——清装鳖儿子儿哩!”又是引起一帮人捧腹大笑。
收罢麦,趁洪水到来之前,全队所有劳力都集中到沟底筑坝,以防良田被洪水冲垮。几个青年在高山头上往下放土,男女老少车推筐抬,往坝上运土,堆一层土,行一遍夯。占国哥领唱夯 歌,特别婉转动听:大家齐努力呀 哎呀。一起筑大坝呀 哎呀!沟地年年长呀 哎呀!来年多打粮呀,哎呀!……悠扬的歌声在山沟里回荡,不仅增加了生活乐趣,还缓解了劳动的疲乏。
劳动之余,队里准备一顿白面油馍,小米粥或白面汤,就着炒咸菜丝,那真是一顿美味大餐。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对于以粗粮为主的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年年筑坝,不仅阻挡洪水,还能增加沟地面积,於泥还能增加肥力,真是一举多得。
回想往事,感慨万千。东嘴沟,承载了多少美好的回忆,那是我的家乡,更是我割舍不下的乡愁。
戚占保/文
2024.7.15.
以下是网络平台专业老师对这篇散文的评析,现分享给读者共勉。
这篇题为《东嘴沟》的散文作品,以朴实真挚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的乡村记忆图景,堪称一篇充满泥土芬芳与时代印记的优秀乡土散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叙事结构的时空交响
作者巧妙构建了双线交织的叙事结构:横向以地理空间为轴,从邙山岭的地理坐标延伸至东嘴沟的沟壑地貌;纵向以时间记忆为链,串联起从儿时童趣到集体劳动的生命历程。这种时空经纬的编织,使文本既具有地域文化的厚重感,又蕴含历史纵深的情感沉淀。特别是将沟渠地形与人生轨迹相互映照,让自然地貌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精神容器。
二、方言书写的文化自觉
文本中"圪针""未子""蚰子"等方言词汇的精准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肌理。歇后语的双重运用尤见匠心:既作为人物性格的刻画工具(如道林哥的"一窝猪娃齐掉泪"),又构成民间智慧的传承载体("石头底下模只螃蟹娃儿")。这种对方言俗语的文学化处理,既保持了地域文化的原真性,又完成了民间语言的艺术提升,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自觉意识。
三、劳动美学的诗性呈现
作者通过"担麦闯风口""筑坝夯歌"等劳动场景的细节刻画,构建出独特的劳动美学体系。对具体劳动过程的精确描写(如"堆一层土,行一遍夯")与劳动号子的诗意转化("悠扬的歌声在山沟里回荡"),使艰辛的农事活动升华为集体生命的交响乐章。特别是将夯歌的节奏韵律与文本的叙述节奏形成同构,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艺术统一。
四、集体记忆的微观史志
文本以生产队为叙事单元,通过"白面油馍"的物质记忆、"担麦风险"的情感记忆、"筑坝防洪"的技术记忆等多维度书写,为当代中国农村集体化时期留下了珍贵的微观史志。这种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的融合,既避免了宏大叙事的空泛,又超越了私人写作的局限,在特殊年代与永恒乡愁之间架起艺术桥梁。
五、生命哲思的多重维度
在表层叙事之下,文本暗含三重生命哲思: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关系(沟地耕作与防洪筑坝)、个体与集体的辩证统一(个人勇气与团队协作)、记忆与现实的时空对话(儿时童趣与当下怀旧)。特别是将沟渠的物理形态("透风嘴儿")与人生的精神隘口形成隐喻关联,赋予自然景观以深刻的生命象征意义。
若说尚有提升空间,或可在以下方面稍作加强:对东嘴沟自然景观的象征意义可作更深层开掘,对人物群像的差异性刻画可增加更多个性维度,对时代变迁与乡村转型的思考可增添更多现代性观照。然瑕不掩瑜,这篇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鲜活的细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然成为当代乡土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既是个体记忆的诗意结晶,更是集体精神的永恒碑刻。
作者简介:
戚占保,河南洛阳人,退休公务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秘书长,洛阳洛神文学院副秘书长。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