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有我无限远(随笔)
田学敏/山东聊城
对我来说,读书是一件既快乐又修身养性的事。书是我生命里第二块责任田,我在不停地耕作它,向它索取向它讨要。
我在上面忙碌,生活,长大,开花结果。
我也在上面植槡养蚕,建世外桃源,品炊烟袅袅,打鱼,赋诗,作画,饮酒,挥舞锄头,像土地要孩子的学费,自己的荣耀和开启美好生活的钥匙。
读书已成为我生活时光里一段耀眼的章节,一段难忘的时光,是我这一辈子修身养性安然人生的几乎唯一的方法,给我世外桃源般优雅,宽松,真正地体会到了“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乐哉,读书。
书中有无限远。几十年坚持,几十年在书海里遨游,几十年痴心不改。是读书让我渐渐从愚昧的角落里走向文明现场,走向阳光,走向青春,走向火热的生活,人生无论多低谷也总能打起精神积极地以花一样的心态,处理繁忙的事物,累中偷闲,忙中寻乐,既丰沛了时日的多彩又愉悦了繁忙生活,身心得到了极大限度的滋养与释放。
至今,我们依然能被朱自清在《背影》里写的父子情感动,被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的哲思震撼,被梁实秋在《雅舍小品》里记录的社会百态治愈......
其实书本身就是智者心血的结晶。我去过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王楼村傅雷故居,《傅雷家书》记录了傅雷夫妇在1954年至1966年间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以及他们对傅聪的期望和教诲。这些家书不仅是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深情关怀和教育,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当代也不失很受启发的家风典范。像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该书内容包括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部分。“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可明心,可补过,可进德。故内中诸多精辟词语,早已被名人学者引用,成为封建社会修身处世之铭。在历史的长河里还有很多不胜枚举的经典闪耀。
是读书让我持续写下去。在商品经济社会大潮的冲击下我也曾迷茫,中断了十年的写作,偶然一次书会让我拾笔,重续写作生涯。感谢《活着》是再度燃起了我的写作欲望,感谢余华老师。书读多了,故事盘根错节,人物鲜活我们往往对号入座,再加上我们身边那些朋友,事件在我们脑海中电影一样,反复上演,让我们爱让我们恨自觉不自觉地进入角色,难免一吐为快。
读书让我与历史再次擦肩,感到是文明代替了野蛮,读书可以复原一段残缺的岁月,一段旧情,一次邂逅……能愈合心伤,能撩拨旧恨。顺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窥见一层层记忆里的那些弱者,对他们施以爱。像《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祝福》中的祥林嫂;像《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像《平凡的世界》中的田小娥;像《芙蓉镇》里的胡玉音;像《骆驼祥子》中的样子;等等,等等……
我常常在读书中大笑或恸哭,过后就施以怜悯与敬意。把那个时代扭曲的人性摊在阳光下暴晒,鞭打,以文学的力量,树时代新风,人间正气。你看那些漫步书海的人,如饥似渴的眼神,寻矿一样的急切,一样真诚。
书像一片片雪,踩着它才能通往春天。吻花,织梦,心荡漾,青春去又回,让心灵之花徐徐,慢品,细赏。
书像一艘艘小船,坐上它才能到达彼岸。感悟幽静,涛声,波澜壮阔,学会用甜蜜勾兑生活的无限苦。
书像一道光,追着它就能体验爱的无限远,情的缠绵悱恻,月的冰清玉洁,是一场心灵苦旅与灵魂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