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流年诗伴行
——听雨斋诗社

冻土下永不蛰伏的春天
(名家有约~李振和专辑24)
听雨斋诗社【2466期】

儿时记忆·龙抬头
作者/李振和
晨光初露,我倚在老屋斑驳的门槛上,遥望天边晕染开的青白色。二月初二龙抬头,村巷早已喧腾如沸。家家户户从灶底掏出草木灰,沿着井沿蜿蜒撒出一条灰龙,曲曲折折盘回自家庭院,要将这岁岁吉祥引渡入户。
灶间雾气蒸腾,母亲正将父亲昨夜燎过毛的猪头猪蹄仔细刷洗,投入沸腾的铁锅。荤香裹着水汽漫过窗棂,勾得人喉头滚动。麻籽油在油锅里翻着金浪,春饼在油花中舒展身姿,那澄黄透亮的酥皮,恰似游龙抖落的金鳞。
旧时年节,秧歌队都是以工分作为报酬。适龄的青年踩着高跷舞动长龙,唢呐与鼓声穿透十里霜天。舒文举叔年年稳抬鼓架,宽厚的脊梁顶起整场韵律。这日他总用带着磕巴的乡音,给我们讲蛰龙的故事:"那灵物盘在九地之下,待得春雷乍响......"我仰头望着檐角剥蚀的游龙木雕,恍惚间瞥见云隙里一闪而过的金爪。
"快瞧!"隔壁大婶一声吆喝,晨光里蓦地腾起赤金交织的游龙。二十来个精壮汉子擎着龙身起伏腾挪,鼓点催着龙须在风中猎猎作响。打头的张二叔将铜锣抡得泼风似的,我姐夫攥着龙珠在前引逗,于贤哥和钮二哥的呼喝声震得柳枝簌簌。
母亲托着青瓷盘过来,葱花缀在春饼上宛若龙脊生翠。"食过龙鳞饼,整年都精神。"酥皮在齿间绽开,荠菜馅裹着早春的清气。檐角冰锥正滴落今岁第一串水珠,在石阶上叩出清亮的韵脚。
薄雾中的田垄若隐若现,恰似蛰龙拱起的脊背。风过处送来新翻的泥土香,那是地脉苏醒的吐息。归燕已忙着修补旧巢,尾羽掠过处,捎来一串湿漉漉的江南。
老屋檐铃轻晃,往昔光影在春风里流转。舒叔故事里吞吐云雾的灵物,母亲灶前翻飞的围裙,还有那条在锣鼓声中腾跃的金龙,都凝作二月檐角的一滴春露,坠入记忆深潭,漾开层层年轮。龙抬头啊,何止是时令交替,分明是血脉里涌动的乡愁,是冻土下永不蛰伏的春天。
乙巳年二月初二记于海南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