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老家
谢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里老家,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忘不掉的童年。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常州市的北郊,一个名字叫作方家塘的村子,它早先的行政区划属于武进县,之后就划归常州市了。
方家塘,顾名思义,自然方姓人家居多;接下来还有两大姓,他们分别姓路姓陆。方姓人家的房子是从西往东一路呈锯齿状,座落在村子的正南方;路姓人家的房子也是一路呈锯齿状,座落在村子的右后方;陆姓人家的房子同样一路呈锯齿状,座落在村子的左后方。如果不算村子最东北面那座建筑面积大约在800平方米左右的汇林庵的话,整个村子的布局基本呈现一个大品字形状。村子的正前方是方姓人家的一大片自留地,自留地上面种的是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自留地前面则是从东到西一大长溜碧绿茂密的竹林,方家塘人叫竹园的,竹园里面间隔长着一些树木,多以杨树、槐树与苦楝树为主。品字形的中间最早建有一个牛圈,里面养了五、六条膘肥体壮的大水牛,后来不用牛犁田了,牛圈就慢慢荒废了,最后就干脆改成了全村的大茅坑。品字形的东西两侧和品字中间靠左侧一方以及村子的左后方一共有五口水塘。东西两侧的水塘分别叫东涡河和西涡河;东涡河往东不远处是北接长江、南连太湖的通江河;西涡河的西河潲处是南北对称的两片稻场(用于打稻打麦的场地);稻场西面是一条排灌渠;沿着排灌渠往南行走三百米左右,其东西两侧还有三口水塘,名字分别叫南丰河、北丰河和西丰河;而品字中间靠左侧一方的两口水塘,其面积虽然很小,但名字却特别大气特别富有诗情画意,分别叫春熙河和承德河;两河的北岸也是左右两片碧绿茂密的竹园,只是其面积和规模跟村子正前方的那一排竹园相比,明显要小了很多。村子左后方的那口塘,因为在汇林庵前面,所以取名汇林河,汇林庵主持法号妙兴。
由于命运驱使,我读完初中就离开了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并且由于紧邻常州市区,这个名字叫作方家塘的村子,早在差不多四十多年之前,就早已经不复存在,但那排在方姓人家从西往东一路呈锯齿状最东边的那一间半房子,这其中当然更包括老家的那一片田野,那里的一草一木,以及那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那是任凭日月如何流转,风雨如何冲刷,它却是一个永远都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地方,它同时更会常常进入我的梦乡,一句话,我的梦里老家,永远都是我记忆当中的那个童年时代的模样。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顾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与无数陌生的面孔擦肩而过时,心里总感觉城市的生活虽然繁华,但却缺少了老家那种质朴和宁静。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之下的梦里老家,就都感觉是自己的一个情感避风港。尤其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当我们被工作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我们在虚情假意的人际关系当中左支右绌……一句话,当我疲惫不堪的时候,梦里老家的那一幅幅画面,就会浮现在脑海中,就会给我们带来慰藉。为什么?因为它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厌恶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面渴望回归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里老家,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忘不掉的童年。
梦里老家,它承载着我们的童年回忆,它维系着我们的家族情感,更是我们灵魂深处对宁静、质朴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回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里老家,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忘不掉的童年。它就像一首悠扬的老歌,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旋律响起,它就能触动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它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即使老家的模样早已经随着时间的星转斗移,只剩下儿时的那段记忆,但它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却永远都不会改变。因为说到底,梦里老家,它是我们永远无割舍的乡愁。
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随着一个个村庄的自然荒废和衰落,换言之,当我们面对广大农村不断增长增加的一个个“空心村”,然后来一遍遍吟哦余光中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时候,又有谁想过这样一个残酷无情的现实:“我在这头”,“母亲”却早已经不在“那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