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随感》
作者:布衣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过年,岁岁相同,又不尽相同。我感触颇多,现列举如下。
同是大年三十,还是小学生的我,在九平米的小屋,欢喜地接过母亲给的五毛压岁钱时,当二十年后母亲在30平米的平房给我女儿一张崭新的大团结时,当我的妻子在百十平米的高层新居中,把千元大钞递给外孙时,我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

疫情爆发,全国紧急倡导就地过年以避免交叉感染。大年二十九,人们极度紧张,行色匆匆的我,在灯火通明却空无一人的南马道巷孤独地向家走去的时候;当第二年,年前疫情解除,初一满城车水向八方流动的时候,我的感受能一样吗?
当我早年和妻子女儿在革命公园革命亭前合影时;当我带着外孙回到老家,在墙院依旧而物是人非的家门口抓拍时;当我今年乘地铁二环线在各个流光溢彩的景点打卡拍照时,其间的感受该是何等的不同?

当八十年代某个元宵节,我独自把女儿架在脖子上,登城墙看灯展,蓦然想起妻子不在身边而兴致全无时;当几十年后我们拉着外孙在大唐不夜城的欢乐人流中缓缓前行时,内心的感受该是何其不同?
四十年前的一个大年初二,当看到老岳父抽着烟袋锅,一脸慈祥地望着我女儿笑而不语时;当岳父母早已远逝,而我初二无处可去,只能跟女婿和外孙去永兴坊喝摔碗酒时,那一刻的感受又是何其不同啊!

小时候跟随大伯步行四十里进城时,长安路两旁,简陋的门面房后面尽是麦田、坡地和村落。而今长安路,千倾新城一望无边,万象城崛地而起,生命之树堪称地标建筑。年过七旬的我置身古城的南北轴线上,能和少儿时代徒步进城时的感觉一样吗?
沧海桑田,地覆天翻!正是怀有这样的情感,让文友帮我做一个过年专题的美篇,把它记录下来。人老了易怀旧。这种迥然不同的过年感受不会是一个人的,应该是一代人的。生活在千百倍的更新,这难道不是时代发展,祖国强盛,人民安康的写照吗?路过环城公园,总会有慷慨激昂的“话家”们在“指点江山”。

我会远离这些吃得太饱的消食者、“醒世者”。生性愚钝的我已看完中央十台的100级专题片《中国通史》,且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新中国的50后,我觉得自己几十年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很幸运,我有满荡荡的幸福感!相信细心的,有良知的朋友,会从美篇《过年》中体味到我的幸福…
2025年2月22日于甜水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