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龙抬头
欧阳光 江西
二月春风催破冻,
蛰龙昂首云轩。
垄田农事已争先。
剃梳迎好运,
笑语满家园。
细雨浸酥滋沃土,
新芽初绿村前。
稚童争放纸鸢天。
山川延泽润,
万物竞开颜。
(依钦谱·贺铸体)
莺啼序·十万山春色
作者:王敏
春归大山十万,聚云烟织起。暖风吹,轻拂林梢,唤醒沉睡山地。燕双剪,斜穿翠竹,呢喃细语腾飞翅。瀑布飞流五里,钟闹知山寺。
吐蕊含馨,香飘四野,艳桃红白李。沃野径外,蝶蜓巡天,顽童追逐戏。庶民勤,耕牛垄上,春泥软,吆声鞭细。始春烟,春色撩人,枝萌芽子。
田园秀色,一片盎然,岁华添新意。忆往昔,寻芳旧路,梦绕魂牵,几度春归,故人难寄。斜阳影里,飞花轻坠,凭栏独对空山暮,叹流年,暗换朱颜易。相思漫染,凭谁寄往天涯,问春可解愁思。
春晖也老,花落池红,且锦华易逝。欲留住,此春风里。岁岁如常,锦绣何凭,芳丝传递。明江景色,西流清澈,燕山楚水春般美,盼时光,处处春相似。青山如黛娇柔,近水含烟,景光幽丽。
(吴文英诗体)
天还没大亮,村口凉棚里剃头挑子的铜盆便“当”地一声脆响。这声音像碎瓷片剌破晨雾,惊醒了屋檐下酣睡的麻雀。我穿衣推门望去,只见晨光如青绸拂过老樟树的虬枝,顶元师傅的剃刀在熹微里泛着银光,恍若昨夜星星坠落的碎片。
父亲常说,二月二是青龙昂首的日子。相传东海龙王不忍生灵涂炭,违抗天帝不得私自布雨的禁令,被压在山下受罚。百姓们把金黄的豆子炒得噼啪作响,龙王误以为雷声轰鸣,春雷解禁,便昂首腾空行云布雨。这故事听得我忍不住伸手去接屋檐角的雨滴,仿佛能触到龙鳞的凉意。
村子里渐渐热闹起来。男人们排着队候在剃头挑子前,青布围裙一抖,雪白的发茬纷纷坠入铜盆。“正月不剃头”的禁忌今日破了,老年人笑谈着“剃龙头”的掌故,孩童们争抢着“剃喜头”。剃刀游走时沙沙如春蚕啮桑,新剃的鬓角泛着青光,倒似龙须般抖擞。顶元师傅手腕轻旋,剃刀在颈后勾出道新月,说是“挑龙筋”,保得一年腰板硬朗。
大姐姐早早起床来到厨房,帮母亲一起做早餐。早餐是面条,母亲说二月二是要吃龙须面的。鸡蛋搅拌后烙成薄薄的饼,切成细丝,腊肉也切成细丝。金黄色的蛋丝、琥珀色的肉丝与银白色的面条,在青花碗里缠绵,腾起的热气迎着晨光袅袅,竹筷轻挑时,倒像擒住了龙王爷呵出的云气。
早餐后,弟弟妹妹们举着小竹竿满禾场里敲着跑着,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稚嫩的童声惊得檐角的麻雀飞舞。
我和三弟拿着锄头跑到后山竹园挖竹笋,刚露出尖尖角的竹笋,好嫩好嫩。父亲扛着犁、牵着黄牛,慢步到堰坡边那块开始冒绿的稻田试犁,开启春耕。
暮色初合时,户户飘起春笋炒肉的鲜香。父亲斟满黄酒,三酹敬龙王,酒香裹着新泥的腥甜在晚风里浮漾。忽有爆竹声零落响起,许是谁家顽童偷放除夕余下的炮仗,火星溅在靛蓝天幕,恰似龙睛粲然一瞬。
入夜躺下时,父亲还在唠叨:昨天全屋场百多号人热热闹闹聚集祭拜土地菩萨寿诞,今又虔诚地祭祀龙王爷,一定会讨个风调雨顺粮满仓。而我却想着明日该有新燕来啄春泥,此刻青龙大约正从海天之际抬头,鳞片擦过云层,抖落星星点点的雨意。
乙巳年正月二十九
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