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这是一篇触景生情、自得体会的感悟,总觉得在那一瞬间忽然就打开了自己,打开了亲情,打开了世界的又一面窗,让自己放得下了很多东西、想法,也仿佛看得开了所有的人情、亲情、爱情,仿佛世界的一切爱都从开始的既让人纠结又让人眷恋的爱恨交织,凝聚为了让自己忘乎所以,舍得把世间的一切抛开!

母亲病了需要住院,因为照顾行动不便、不能自理的父亲之故;母亲病了需要手术,我们姐弟四个要分开照顾父亲和母亲,因为父亲的行动不便和母亲的需要住院;短时间的一时配合很明确很到位,因为大家一方面都深爱着为我们这个家勤劳一生的父亲和奉献一生的母亲,一方面我们都生性敦厚善良、牢记着孝敬老人的本分;长时间的需要照顾出现意见不合也是必然,因为大家的生活、工作、年龄、家庭、性格等等的各不相同,所以想法、说法和能够直接、间接做到的事固然也不尽同,矛盾也实属情理之中,只要对症下药、适时调和,一切也必然会找到办法、迎刃而解。然而这期间的一些经历和体会颇让我心有触动,意欲与大家共勉:爱到最浓时,请你仍然保持理性!

爱到最浓时,是一种美好的追求。
人世间的爱泛泛来讲,有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类等的大爱无疆,又有爱情、亲情、友情等的情深似海,但无论是哪一种爱,我们都在内心希冀着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期盼,向往这种爱越来越好,越来越浓,渴望这份爱能够永恒不变,长亘一生。这种对永恒的追求,对美好的向往,是人性使然,也是自然规律。
有期盼必然就有努力、就有付出。为了实现这种永恒,每一个人都会用心去经营情感,去理解、包容和支持自己的所爱,去渴望更加深入地了解所爱,探索对方内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希望能够与所爱在灵魂层面建立更深的连接和沟通,获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与共鸣,以精心维护这份爱的长久、稳定与永恒。处于最浓的爱意中时,人们往往会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更优,争取在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事业上都取得更大的成就,以配得上这份深厚的感情和深情的寄托,让自己变得更加包容体贴、尽心竭力,以更好地能够使自己的情感经得起时间和各种困难的考验。
每一个人都是在最用心的努力中去追求和期盼最美好的结果,爱情、亲情、友情等都应该如此。

爱到最浓时,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爱到最浓时,正是一个人对所爱的最佳认知和最美情感愉悦,表达个人情感在极致状态下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和丰富内涵,它会促使身在其中的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努力、去成长,让尊崇的爱成为自己人生中一种积极向上的驱动力和助推力。这个时期也是一个人最信任和最依赖所爱的制高点,人的心理预期达到了最期盼和向往的愉悦点,对所爱的一言一行都充满着深深的情感,并对所爱的回应和反应都充满着不假思索的理解和美好期待,有时候也能摒弃所有为所爱去全身心奉献自我,这是一个爱的至高情感表达时刻。
美好的时刻一切都是美好的。这个时期的太阳仿佛怎么样都是对的,都仿佛是一个笑脸,都给人一种激励,出来时霞光万丈,当午时阳光明媚,落日时夕阳无限,热的顺理成章,照的喜气宜人。所爱的一笑一颦是那么美丽诱人,所爱的举止言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所爱的任性撒娇是那么的娇柔可亲,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亲切的,都是前所未有的让人愉悦。纵然是任你使性胡闹,也能够许你个千般愿、陪你个一万年;纵然是涉及生离死别,也能够念你个万千好、想你到海枯石烂。
这是一种情感发展的极致阶段,也是一种情感愉悦的至高境界,是小爱、亦是大爱的高光时刻,这时候的美好自然而然,也在这世间成就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王子与美人鱼”“岳母刺字”等多少经典,引发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等多少千古绝唱。

爱到最浓时,是一个过犹不及的界限。
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当你把它放在至高点时,往往就会由衷生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让你充满成就感和极大的满足、甚或是膨胀,随之你的认知和思想期盼都会进行变化,就会对事物、对所爱产生一种新的心理需求,这时候如果双方都能够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的话,自然也就会引领双方到达另一个新的爱的至高点,成就新的最浓的爱,自然前一个“最浓”就成了一个假命题。在此,我所言的“爱到最浓时”,是我立足于一个真命题的基础,那么高点维继的难点就在于都在变、都理解、都包容、都向往……但实际谈何容易,高处不胜寒啊!
无意亦或有意,有情亦或无情。是“落花不是无情物”,还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无意插柳,是“浑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还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别有用心,都是当对美好事物理解时的瞬间情感转变,或有一种情感从高处到低处、从愉悦到悲愤的跌宕和跨越,也体现了高处不胜寒难以为继的情感必然,也会让所处之人产生略略的恐慌和失落。如果恰逢其时,可能你觉得无拘无束无为、心灵释放的一句平常话、甚或玩笑,就会成为压垮两者间最浓情感的一根稻草,言语会被曲解,情绪会被放大,甚或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假以利用,出现猜疑、矛盾的心理状况等在所难免,爱恨就在一瞬间,原本的爱有多深这时候的心就有多痛,原本充实内心的满满的热爱、信任、愉悦等等都会成为压在你心头的巨石,轻者黯然神伤、痛在心里,重者瞬间爆发、言语过激……亲者痛痛亲者,过犹不及啊!
往往亲情、挚爱的裂痕就总是这样子来的猝不及防、不可预料。这一面可能是一时或许无意的冲动,那一面恰遇是心情不佳或心有旁骛,再加上有时候的不冷静,有时候不良情绪的延续扩张,甚者上纲上线的翻起陈年旧账,就会让那种觉得是全身心投入的最浓爱汤瞬间一泻千里,当然说起来这也就是生活的日常,这也应该是生活的正常。但凡事都是有规律和轮回的,对于把爱期望到极点的当事人来说,其时却觉得是辜负了自己的满心期望和向往,往往会出现误解、失望、后悔或者更加严重的大失所望情绪状况。“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所以说凡事、凡物都要在自己的心里留一点预期、留一点自我,对所爱的人或事物的期望也留一份自我、留一点空白,“凡事不能求太满,万事只求半称心”也是这个理。

爱到最浓时,仍要把握好一个尺度。
恰到好处,才能相处的更加久远和舒服。爱到最浓时,是一种完美,而完美只能永远是一个愿望,而不完美却是人生的常态,虽然看似不完美,却是一种完美,世间的人和事大多如此。人生不必活得严丝合缝,相互间留一点缝隙才能张弛有度,才能让光透过,从而才可以看到更加灿烂的阳光、更加美好的蓝天,才能时刻让人保持进退自如的便利和空间。在喜悦的时候有人与你分享,在成功的时候有人为你欢呼,在困境里有人陪你度过,在痛苦的时候有人让你依靠,有期盼不期盼全部,有追求不强求完美,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度很有必要,时刻保持一份理性方可愈爱愈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人生如登山,需留三分力,以备登顶后的下山之路。”就都是能将这种陶醉进行到底的中庸之道。
适当退步,方可海阔天空。人与人、人与事之间都存在着差距和矛盾,这都是基于双方的心情、处境、环境以及想法等等的不尽相同,往往对人和事物的期盼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自然情绪也就出现对同一种事物、事件的矛盾,有些矛盾的情绪,也会随着事物的变化和年岁的渐长,在增加了阅历和体验以后,才会珍惜曾经的拥有,才会珍惜那个更懂得自己的爱的默契。退步不是放手,而是执手。是要能在那一时保持理性,替对方想一想,体谅一下对方的苦衷与情绪,适时地换一种方式,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考,执手凝望、回看来路,就会发现一切都还是美好的,一切的酸甜苦辣咸才算得上不可或缺的生活。
放得下,先要看得开。人生一世匆匆,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当人生幸福成一成不变的相似、毫无保留的依赖时,往往时间一长会让双方感到疲态,实则内心也已经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倦怠,就容易滋生一种想要改变的冲动,甚至于有时候就会一触即发的拉爆或心生嫌隙,这时候正需要当事人心存一分对生活和所爱的理性、敬畏、热爱,把其时的不满足、不满意、不情愿的情绪压一压,把“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理想明白,打开“明天一定更美好”的期盼,停一停、走出去,才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仍然如此美好、幸福,这才是人世间岁月静好、家和万事兴的真谛!

爱到最浓时,只有更加理性去经营,才能让爱更加舒服,更加恰到好处。为了家的美好,为了爱的深沉,为了明天的更加愉悦,“南风知我意”,你,会懂吗?

作者简介:曲学军,七零后,洛宁县小界乡卡村人,喜欢书法,爱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