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城特级教师朱良满 :
良风启智 满志培英
文:长沙外国语学校 编审:涉江红帆
在湖南省省会长沙这座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的城市里,教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无数学子的前程。长沙外国语学校的校园里,有一位教师的身影格外动人——他既是数学课堂上妙语连珠的“勾勾先生”,又是诗集中以笔抒怀的“暗夜骑士”;他扎根讲台三十载,用平凡的坚守书写不凡的教育人生。他,便是朱良满,一位将教育理想与诗意情怀融于生命的师者。
朱良满: “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首届芙蓉名师”、“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湖南省首届湖湘优秀班主任”、“湖南省卓越数学教师领航研修班成员”、 “长沙市第九批名师农村工作站浏阳八中站驻站名师”、“长沙市优秀教育人才(教育名师)”……
这张沉甸甸、熠熠闪光的名片,它透出的不只是成功与荣誉,还有血汗和艰辛,执着与奉献……名片的背后满是感人的故事。
雪峰山下育桃李
星城灯火照初心
朱良满的教育生涯始于湘西溆浦。1993年,大学毕业的他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数学教师。雪峰山下的枣子坡上,校舍简朴,却承载着他对教育的赤诚。他像一株扎根山野的茶树,用三十余载的时光默默滋养学生。清晨六点的早操声里,他陪学生奔跑;深夜十一点的教室灯光下,他与学生共守书卷。
2004年暑假,他为四名英语薄弱的学生借来教室,日日陪读,最终助他们成绩跃升;2022年6月,他与黄志权同学同吃、同睡、同学习,陪他一起筑梦,最后圆梦北大。朱老师曾带过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里有三对双胞胎。
这些学生的家境大多贫寒,面临着种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但朱老师从未放弃过他们,而是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这三对双胞胎都顺利考上了大学,创造了高考奇迹。一对自主创业,一对投笔从戎,一对博士学成,后在高校、在湘雅。师生们称他为“湖南蛮子”,但这份“蛮”劲背后,是对学生命运的深切关怀。
2022年9月,朱良满调入了长沙外国语学校,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工作。从湘西山野到星城繁华,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在长沙外国语学校的钟楼下,他继续描画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家——教室。2024年高考前夕,他几乎每晚守在办公室,帮学生答疑解惑。他常笑言:“三百六十步的路,我走了一辈子,却从未厌倦。”长沙的灯火映照着他的身影,也见证了他将溆浦的质朴与星城的开放融于教育实践。
妙语连珠启灵思
朱良满的课堂,是理性与诗意的交响。
他深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化为灵动的生活意象。圆锥曲线被他戏称为“点点江湖”,三角函数化作朗朗上口的打油诗:“两角和差二倍角,降次公式指迷途。辅助一角要记牢,从此无惑逞英豪!”
学生佳润在《吾师,良师》中写道:“他用宫斗戏中的爱恨情仇解释不等式,用霹雳舞演绎函数图象。”学生们称他为“勾勾先生”,不仅因他板书时勾画函数曲线的专注,更因他总能用幽默化解难题,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面对偏科的学生,他曾一瘸一拐地模仿对方:“现在的我像你一样,走不稳,但总会找到平衡。”学生起初不解,随即恍然——学科失衡如同跛脚,唯有全面发展才能稳步前行。当学生犯错时,他以玩笑化解尴尬,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让道理深入人心。
然而,幽默的背后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要求学生“学前预立计划,学后三思得失”,反对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一次晚自习,班级私语声渐起,他推门而入,厉声喝道:“此非吾班学习之风!”瞬间鸦雀无声。学生贺艳在《勾勾先生传》中回忆:“先生之严,如雷霆贯耳;先生之慈,如春风化雨。”
以爱为舟渡寒夜
一盏心灯照归途
在朱良满眼中,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彼此照亮。他常说:“教师要用眼神告诉每个学生——你值得被关注。”
有位学生幼时因药物致聋,常遭同学嘲笑。朱良满像守护幼苗般呵护他,甚至在他大学毕业后仍保持密切联系,亲如父子。有次深夜,班上一位寄宿生因高烧不退而急需就医。得知消息后,朱老师立即起床,赶到宿舍将学生送往医院。他忙前忙后,为学生办理手续、陪同检查、照顾生活。直到学生病情稳定下来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医院。
在长沙外国语学校,他延续着这份深情。“我爱我的学生,他们的每一次成长都让我欣慰。”朱良满从不区别对待学生。他将“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挂在嘴边,却乐于为学生分享自己的米粉;学生课上打盹,他轻声询问原因,而非简单斥责。他说:“教育是种下一颗种子,耐心等待它发芽。”学生琳婕感慨:“朱老师的关怀,让我们班成了没有歧视的‘桃花源’。”
这样的事例在朱老师身上不胜枚举 。他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他常说:“教育就是一场爱的传递。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读书相伴守孤灯
星城月下写春秋
讲台之外的朱良满,是一位痴迷文字的文学爱好者。他的书房里,两柜藏书分列数学与历史,案头堆满随笔。从《把赎罪的心埋在春光里》到《离愁,是橘子洲头的水袖轻舞》,他的诗作浸染着湖湘大地的风骨:橘子洲的暮云、圭塘河的流水、木莲路的彷徨,皆成笔下意象。在《今夜,我占了微信运动的首榜》中,他调侃自己“奢侈地挥霍了一把”,将夜行步数化为对生命的哲思;在《狗日的机械厂狗日的烟》里,他以粗粝的语言痛斥环境污染,字句间尽显知识分子的担当。
他的诗心亦融入教育。学生写道:“哪怕微信步数登顶,他也要赋诗一首。”这份对生活的细腻感知,让他成为学生眼中的“文学家”。“万卷诗书消永夜,一窗昏晓送流年。”朱良满仍在书桌前伏案疾书着,他的梦想或许平凡,却早已在无数学生心中,点燃了满天星火。
星城筑梦传薪火
桃李不言自成蹊
多年来,朱老师以其突出的教育成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他先后荣获了省优秀党员、省首届芙蓉名师、省高中数学卓越教师、省特级教师、长沙市教育名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和付出的肯定,更是对他所代表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情怀的高度赞扬。
如今,朱良满的“桃李”早已遍布天下。溆浦一中的学生称他“像父亲一样严厉又温柔”;长沙外国语学校的学子赞他“用劳动创造平凡的伟大”。他拒绝名利,坚守“教师的尊严在于不求任何人”;他甘于清贫,笑言“有假期、有书读,便是幸福”。
在长沙这座教育高地,朱良满如同一棵静默的香樟树,以根系紧抓泥土,以枝叶触摸星光。他的故事,是千万基层教师的缩影——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耕耘,在学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正如他的诗所写:“我们,总是太迟地归来/却看见自己/还沉睡在家乡温暖的臂弯。”而这“臂弯”,何尝不是教育者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眷恋?
学生对他的评价: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须堂前更种花” ——劳动者平凡而伟大的朱老师
班主任辛勤耕耘路,呵护学生如春风雨。在二四届五班中,总有一个寸头挺背的小老头,化身维护公平正义的“去私者”,激情教育的“超人”,桃李天下的“人气王”。用劳动创造平凡的伟大。
公平公义•去私者
自朱老师和五班相识的第一天,他就讲叙了自己童年的故事,那时的他居于溆浦一个农村,贫寒的他备受老师的关爱,于是他便决心要做一个公平公正的劳动者。在如今这物质至上的社会,不因出身而评判学生及他人的人屈指可数。在军训期间,他会教育学生不与他班攀比物资,却又暗暗给同学们搬箱买茶,平日里,他会呼吁同学们关照体弱、内向的同学……朱老师是如此关心学生,维护班上的公平和正义,大家都说:“在朱老师的关怀下,班级团结平等互助。”
激情教学•超人
平日的校园,总能听来五班笑声一片,正是朱老师在给同学们上数学课,“函数操”“霹雳舞”“数学谐音梗”……朱老师在课堂上似乎总是激情满怀,课间与课时的不间断陪守,让朱老师似乎成了位精力无限的“超人”,你却还能看见晚自习办公室里筋疲力尽却强睁双眼批改作业,甚至还要靠原地跑步驱散疲惫的他。五班日复一日的学习,他从没有缺席过一天,每天辛苦的劳动,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让同学们都能激情学习。
桃李天下•人气王
朱老师用心关怀每一位学生。他在老家曾教过的一名高中生,如今大学了还想找朱老师上课,朱老师义无反顾:“我‘生产’的’产品’,就是要包终身‘售后’嘛!” 以前溆浦的学生曾在他“对勾函数”教学的熏陶下,写过一篇记他用心经营的《勾勾先生传》,到如今同级别班的学生也想上他的课。朱老师用他的每一滴汗水和辛苦用心教书育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气王”。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须堂前更种花。” 朱老师用平凡的劳动在众多桃李的记忆长河中踩出几串数不清的伟大脚印,也将秉持这份劳动敬业精神与同学们携手行更远!
K2405 王琳婕

《后记》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须堂前更种花。”这是对朱老师最好的写照。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成长和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良满曾说:“教师的精神家园必须繁花似锦。”在长沙外国语学校的路灯影下,他依旧匆匆而行,带着数学题的草稿纸,揣着未完成的诗稿,走向下一间教室,下一段人生。他的背影,与星城的晨曦暮色融为一体,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注脚。(校对:佳姐)
关于湖南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