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他明月下西楼(续)
——琼瑶的诗和远方(三)
文/刘 锋
《月满西楼》是琼瑶1966年所著中篇小说。1967年8月琼瑶将《月满西楼》与其他九篇小说《形与影》《晚晴》《回旋》《烛光》《晨雾》《乱线》《前夜》《蓝裙子》《斯人独憔悴》合在一起,出版了小说集《月满西楼》。同年又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放映。1989年1月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10篇小说情感真挚引人入胜。如果把小说故事和小说名对读,细细品味,那又有另外一番滋味。
6 《乱线》
乱线者,心如乱丝也;亦往往写相思之情。唐代诗人独孤及《和题藤架》诗云:“人去藤花千里强,藤花无主为谁芳。相思历乱何由尽,春日迢迢如线长。”
元明之际的诗人张以宁《倦绣篇为云中吕遵义作》诗云:“双鸾欲寄金龟倩,燕月吴云不相见。柔肠万转逐回文,乱绪千条萦弱线。”
晚清女词人顾太清《柳枝词(其七)》词云:“七月双星会有期。盈盈一水隔相思。何如满树垂杨线,不管纷纷乱乱丝。”
乱线如何理?乱丝如何治?这是一个颇有深度的思考。古汉语有一个成语“治丝益棼”,源于《左传》。《左传·隐公四年》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治丝而又找不着方法,会越治越乱。晋代杜预注:“丝见棼缊,益所以乱。”
读完《乱线》,心中豁然开悟:当心乱时,生活就是一团乱麻。当心定时,生活就是丰富多彩。
每一根麻线都是自己造成的。
推开这一团乱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诗与远方!
7 《前夜》
含有前夜的诗句有很多。例如贺铸的《木兰花》词,是回忆前夜的月。词云:“银簧雁柱香檀拨。镂板三声催细抹。舞腰轻怯绛裙长,羞按筑球花十八。 东城柳岸匆匆发。画舫一篙烟水阔。可怜单枕欲眠时,还见尊前前夜月。”
宋人项安世《次韵答蜀人薛仲章》是回忆前夜的灯花。诗云:“只怜久病刘公干,不羡多驺邓仲华。解寄长年新句法,颇思前夜好灯花。”
明末才女叶小鸾的前夜是写窗前夜合花的。她的《游仙诗(琼章亡后,仲韶梦青衣小鬟持寄)》诗云:“可是初逢萼绿华,琼楼烟月几仙家。坐中听彻《凉州曲》,笑指窗前夜合花。”
那么,琼瑶的《前夜》故事也是这样么?
《前夜》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当然也是世界文学名著,首次出版于1860年《前夜》描写的是农奴制改革“前夜”,它通过两名贵族青年同时爱上一个长发姑娘,而这个姑娘却义无反顾地爱上一个保加利亚青年的故事,试图反映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精神生活。
那么,琼瑶的《前夜》故事也是这样么?
琼瑶的《前夜》描写的是:有三个女儿的父母,前面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在小女儿出嫁前夜的父母情怀。既有对女儿的关心,又有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的思考。写这种题材的小说当然是一种创造。
其实,诗歌史上也有。金末元初的大诗人元好问有一首诗《别程女》,就是写一个慈父嫁女前夜的依依不舍的深情和爱意。诗云:“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程女,是指元好问的大女儿元真,她在十八岁时嫁给程思恩。
比较而言,琼瑶的《前夜》
8 《蓝裙子》
看到蓝裙子这个书名,特别容易联想起《街上流行红裙子》。这是根据青年女作家铁凝1982年所作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那时她还是一个不满25岁的女青年。
蓝精灵,蓝色妖姬,蓝凤凰,蓝孔雀,人们是那么喜欢蓝色的吗?当然,还有“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这是我曾经非常喜欢听的歌。
天蓝蓝,海蓝蓝,曾经是我的向往。即使现在,也还在听《外婆的澎湖湾》。耳边时时回想起“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蓝裙子也是有诗典的。五代和凝的《河满子》词云:“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宋代诗人陈克的《浣溪沙》词云:“ 淡墨花枝掩薄罗。 嫩蓝裙子窣湘波。水晶新样碾风荷。 问著似羞还似恶,恼来成笑不成歌。 芙蓉帐里奈君何。“
宋代吴文英的《浣溪沙》词云:“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旋缄红泪寄行人。”
琼瑶的《蓝裙子》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唤醒,唤醒爱情,唤醒初恋,只是一袭蓝裙子一双大眼睛。
思路又忽然岔开,耳边响起由李春波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民谣情歌《小芳》。那曾经勾起多少人青年的回忆,又触动了多少人久久封闭的心弦。歌词是:“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从没流过的泪水, 随着小河淌。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你站在小村旁。”
9 《斯人独憔悴》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曾经憔悴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也曾经憔悴过。这是文人的憔悴。
不仅男人憔悴过,女人也一样憔悴过。“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李清照憔悴过。“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柳如是曾经憔悴过。这是才女的憔悴。
即使贵为女皇,武则天也憔悴过;“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古人憔悴,现代人也一样憔悴。冰心也有小说《斯人独憔悴》,发布于1919年。这是一篇反封建专制的小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一部分青年的精神面貌。
琼瑶的小说和冰心不同。小说的局面比较小。小说写的是:一个凤凰男,背负着全家的希望,然而他的志向又和全家人的期望不同,甚至相反,那种苦恼那种失落,能不让人憔悴吗?
10 《月满西楼》
“月满西楼”来源于李清照《一剪梅》。词云:“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是我最喜欢的词牌之一。
比起李清照的月满西楼,我更喜欢元代卢挚的月满西楼。因为那是写扬州市平山堂的,扬州市是我的故乡。《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曲云:“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琼瑶的《月满西楼》是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写了一个双曲线的爱情故事。一条线是男女主角的爱情,另一条线是男主角的弟弟和他的患有精神病的女朋友的爱情。这两条线又交叉扭曲纠缠在一起。《月满西楼》,名字很好听,但是故事却很沉重。
有人以为琼瑶借鉴了《简爱》。《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 出版于1847年。两书的共同点是女主人公都是寄居在亲戚家,应聘到男主人公家以后又不可避免的爱上了男主人。而且书中又都有一个疯女人。不同的是《简爱》中的疯女人是男主人公的前妻。
《月满西楼》中,琼瑶借鉴了李清照的诗意,同时又借鉴了《简·爱》的故事,还借此抒发了内心深处的心思。这种创作方式也很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李益的《写情》诗云:“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月满西楼?还是任他明月下西楼?
刘锋,江苏扬州人,天津大学教授。现为天津市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曾任天津《楹联》杂志主编。对联作品以集句联、怀古联最有特色,集句联300副选入中楹会主编的《百家联稿》。18篇楹联研究论文入选“中国楹联(学会)论坛”,其中《对联起源考证》获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