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554》「飘舞的剑」(7550辑)

晨间寄语
很多时候,我在自觉不自觉里,把目光投向普通人、即所谓的社会底层人。我从农村出门打工的小伙子,写到聚集在桥头等待、或找零活干的人群。扁担、棒棒、背篓、随手工具、砖刀、掏粪设备等等,聚焦一个名词——农民工。
一个人的等待,百无聊赖,或四处张望,或头倚背篓打瞌睡。一群人的等待,则不一样。或吆五喝六,或家长里短,或一副边上已发毛的扑克牌,一帮人抢着打,打的什么外人也看不来、不懂。只要见有面包车或什么车停靠在他们旁边,便一窝蜂拥上,或直接钻进车里,待找工的点了人数,其余的又回到原位,日复一日,一百八十,能挣就挣点,看运气。
农民工的沿伸,是留守儿童和老人。老人们也不闲着,孙儿们上学去了,田边地头,只要人勤快,无论种点啥,总有收获。小区附近的菜摊,多是这些老人所为。叫卖中,只要说是没有撒过化肥,哪怕贵点,小区超市的蔬菜总卖不过他们。
老人们也会投机,到超市选些较为深色的鸡蛋,刻意弄脏一点,放上些碎稻草,当作土鸡蛋,还卖了好价钱。反正不偷不抢,稀饭干饭,各人的搞干。有到农贸市场拿来新鲜蔬菜,说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专挣小区人的钱。老人与老人之间,互相帮衬,一个说一个的庄稼好,夸耀中,小区人总觉不买会后悔,所以这些卖菜人,一般都卖完选尽。
人的聪明度,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小卖中偶尔说点傻话、憨憨厚厚,纯粹不学奸耍滑,以农民本色现身,真以自己的地里产出,不仅价格好,还有好评。买与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小区人也不傻,货比三家,拿回去做出来的感觉和效果,时间一久,便成信誉。
城里人农村人都在进步,而且都在鉴别欣赏,各有所得。人的守诚是趋势,社会的发展,已经达到用科学技术进行欺诈活动,同样,鉴别和欣赏的尺度也在拔高。实际上,人有其中,一定都会有自己的觉悟。
新的一天,早安!
2025.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