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辟疆著作红楼梦又一新证
傅济生
冒辟疆有哪些重要著作?
据凤凰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作者:万久富/丁富生主编的《冒辟疆全集》简介:
冒辟疆为明末清初的一位名家,交游广泛,著述丰富。本书第一次将冒氏著作十四种以及见之于其他文献的零散诗篇汇为一编,依次为《朴巢诗选》《巢民诗集》《朴巢文选》《巢民文集》《寒碧孤吟》《香俪园偶存》《泛雪小草》《集美人名诗》《岕茶汇钞》《宣炉歌注》《兰言》《影梅庵忆语》《影梅 庵悼亡题咏》《冒辟疆诗歌辑佚》《同人集》。每种著作精选底本,广泛参校他本以及其他诗文集或相关文献,详为校勘,主要涉及文字异同、文字详略两个方面。《冒辟疆全集》的整理对于深入研究冒辟疆,尤其是开展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学术风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笔者从韩菼的《有怀堂文稿》查阅到冒辟疆还有一个重要著作《先世前徽录》。
韩菼(1637-1704)字元少,别字慕庐,长洲(今苏州)人。康熙十二(1673)癸丑科会元、状元。 授修撰,主持纂修《考经衍義》百卷。历日讲起居註官、右赞善、侍讲、侍读,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颇受康熙器重,赞其文章“文章古雅、旷古少见”,亲赐“笃志经学,润色鸿业”匾额,后因触怒龙颜失宠,卒于任上。卒谥文懿,有《有怀堂诗文稿》、《春秋左传句解汇鐫》、《江阴城守纪》等。 韩菼少时家贫,能力学,性嗜酒,有李太白风。入学考试名列四等,以欠粮三升,革去功名。冒籍嘉定再试,拔取后又被革除。又应吴县童子试,作 “狂者进取”一文。县官见其文,认为不通,不于录取,并将文章贴于照壁。恰巧刑部尚书徐乾学来苏州,见有门生争诵韩菼的文章,作为笑谈,徐闻之,急问作者姓氏,说“此文开风气之先,直盛世之音也。”次早即传见韩菼,收他为门生,带到都中,一举成名。后来成为清代八股文一代宗师。
韩菼和冒辟疆是好朋友,《有怀堂诗文稿》卷六中载有冒辟疆八十寿序、卷十六中载有潜孝先生冒徵君墓志铭。
墓志铭中有如下一段文字:“……所著述甚富成集者有先世前徽录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朴巢诗文集水绘诗文集……”(无标点符号)
另外,据清史稿记载:“……襄既隐居不出,名益盛。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著述甚富,行世者,有先世前徽录,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
由此可見,冒辟疆的先世前徽录,是已经成集行世的作品,也就是说冒辟疆还有未成集行世的作品。现在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已经成集的先世前徽录
“行世者,有先世前徽录”,笔者在网上查询许多书店,也请教了不少网友,一直查不到冒辟疆的先世前徽录,然而,根据两种清史稿的记载,又说冒辟疆的先世前徽录确已成集行世。
再查笔记小说大观 共三十五册
笔记小说大观目录
发行地:扬州
出版社: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出版时间:1983-1984
原民国进步书局辑
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
国内广陵刻印社出版的《笔记小说大观》。其原由民国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进步书局辑。共35册。广陵古籍刻印社用排印与影印结合的办法予以重印。从晋开始到清人笔记共220多部,清人笔记占一半,总共21册。
从笔记小说目录来看,《先世前徽录》似乎又未行世,于是我在网上广泛求解,终于得到答案,据冒氏后人称:“《先世前徽录》系冒辟疆父亲冒起宗始撰,冒襄成书,但此书未刻印,原件在上海博物馆。在上海冒氏捐赠的目录中有记载。”
哪么,《先世前徽录》是什么类型的书,有哪些重要内容?据查笔记小说目录,第十八册
妙香室丛语十四卷 清张培仁撰
粤西丛载三十卷 清汪森撰
三吴游览志一卷 清余怀撰
前徽录一卷 清姚世锡撰
京尘杂录四卷 清蕊珠旧史杨懋建撰
香饮楼宾谈二卷 清陆长春撰
从 清姚世锡撰 前徽录一卷的内容来看,主要是颂扬“吾乡前辈嘉言懿行之外旁摭逸事”其中的文字,包含当地的风土人情、园林建築、地方特色、名人佚事、民风民俗等等。所以我推测冒辟疆的先世前徽录,可能也是这方面的内容,也许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时,利用其中大量内容,经过消化吸收,演绎成《红楼梦》的故事,甲戌本凡例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遗憾的是,冒辟疆的《先世前徽录》,却深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故纸堆中,难以查阅,更何谈刊刻行世?建议冒氏家族的有识之士与上海博物馆协商,迎此书回归故里刊刻行世,原书稿则由水绘园或如皋博物馆暂时收藏,待将来建了冒辟疆纪念馆后再转交纪念馆珍藏。
二.冒辟疆未成集的作品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这就是指冒辟疆著作的红楼梦“书未成”,即未成集的作品。冒襄(公元1611-1693年) ,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私谥潜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出生在如皋城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冒辟疆著作《红楼梦》约始于1651年之前,因为,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卷一中写道:“……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秦淮,徙吴门。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佐余妇精女红,亲操井臼,以及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茹苦若饴,合为一人。”
就是说,冒辟疆和董小宛在冒府的九年期间,小宛佐辟疆著书肥遁,(佐者辅佐、帮助也,而不是侍候;肥遁者退隐不仕以示清高也)著书,而不是诗词歌赋、散文小品,著的什么书?为何没有流传?像冒辟疆这样的大才子,所著之书,岂有没能流传之理,《影梅庵忆语》能够广为流传,诗集、文集也有刊印面世,其实所著之书就是《红楼梦》,由于所著之书在当时属于禁书,不敢署真实姓名。
董小宛于1651年去世后,冒辟疆追忆他俩的爱情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怀着刻骨铭心的爱,撰写了《影梅庵忆语》,故而这篇文章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用血泪和着墨水写成的,是作者真挚而强烈的情感为这篇文章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可见他对小宛的深深怀念,中断“著红”几年以后,冒辟疆感慨万千:参见“甲戌本《石头记》“凡例”
《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冒辟疆四十多岁)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茆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近年来冒著红楼的论述,成千上万,铁证如山,韩菼的著作有《有怀堂诗文稿》、《春秋左传句解汇鐫》、《江阴城守纪》等。 他尚且称冒辟疆“……所著述甚富成集者有先世前徽录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朴巢诗文集水绘诗文集……”(无标点符号)
所以说《冒辟疆全集》之外,肯定至少还有一部未成集的著作,这部著作就是《红楼梦》。
在文字狱的白色恐怖下,冒辟疆是在一个相当隐蔽的地方写作红楼梦的,书案、书橱等许多地方,都堆放作各种书稿,包括《先世前徽录》及诗稿等,而《红楼梦.》的书稿,则是写一页藏一页,一旦发生险情,就隨手拿其他书稿掩盖之,最后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 说明其于《红楼梦》最后的披阅增删用了十年时间,也就是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脂砚斋抄阅重评时,第一回中已有一段文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就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来历,这里的甲戌抄阅就是康熙三十三年即1694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书未成”,倒底是多少回目呢?有说80回的,也有说108回,更有说120回,总之冒辟疆于康熙三十二年即1693年癸酉年逝世后, 脂砚斋在康熙三十三年即1694年,,于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时,顾物伤感,悲痛欲绝:“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尚哭芹,泪亦待尽。”真正的‘问题批语’恰是“观者万不可被作者蒙蔽了去方是巨眼”之类批语——本意是提醒读者注意思考。这里的“壬午除夕”,不是真正的壬午除夕,而是“忍吾舛惜”的谐音。《王融·静行诗》:遵涂每多舛,顾省能无忡。《博雅》上说:“舛,偝也。”偝,古同“背”,就是不顺利的意思。所以多舛的意思就是倒霉,不幸,很背,不顺利,太多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
综上所述,韩菼为潜孝先生冒徵君墓志铭中,所指冒辟疆的著作,无论是属於“成集者,还是未成集者”,此两项的任何一项,都是冒辟疆著作红楼梦的又一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