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韵·青春梦痕——春天忆青春
顾问:索菲娅 终审:北郭先生
制作:月 亮
作者介绍↓
前言:
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心共忆青春年。《诗和远方文学社》第29期作品集结号已经吹响。我们以《春天里忆青春》为主题,邀网友们共赴一场文字的盛宴。在这里,原创诗词如繁星点点,古体、自由诗、现代诗、散文交相辉映。每一行诗句都诉说着成长的足迹,每一缕墨香都承载着梦想的重量。让我们一同聆听那些关于青春、爱与梦想的故事,感受那份跨越时光的共鸣与温暖。欢迎您浏览鉴赏《诗和远方文学社》第29期作品,开启您的诗意之旅!谢谢您的厚爱阅读,作品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导!
补注:作品分三个版块
一,古体诗,二,现代诗歌,三,散文版块。
附:副题曲《春光美》欣赏↓
一,古体诗版块
春日忆青春
索菲娅(河南郑州市)
春至繁花绽,和风拂柳丝。
曾同游翠野,共赋少年诗。
笑语惊啼鸟,欢颜映碧池。
昔时如梦幻,追忆惹情思 。
七律·春日遐思
晨枫过渡(河南内乡县)
春季阳光照四方,芳龄回忆涌心房。
当年执教书声朗,今日成功笔墨香。
粉沫微尘传古韵,青山绿水映华裳。
欣逢盛世情难尽,再谱新篇意未央。
春天里的回想
北郭先生(河南内乡县)
春风拂面暖心肠,柳绿桃红映小房。
燕子归来寻故垒,莺声婉转唱新章。
韶华岁月如流水,壮志豪情似火光。
回首当年追梦路,胸中依旧有余香。
七绝·春天花情
齐国资(河南舞钢市)
春日风清暖意融,玉兰粉白伴梅红。
我嫌春季芳枝淡,栽棵桂花添院中。
(注,此诗回忆1971年我与爱妻张桂花结婚时的情景)

古风 《自嘲》
薛君泰(河南内乡县)
青涩年华小学郎,英姿飒爽少年狂。
去家仗剑三千里,破浪乘风四海扬。
练就铁肩担道义,修来妙手著华章。
宁挥只手将天补,愿为中华做栋梁。
家难国忧天下事,闲庭信步一肩当。
天成毅志立弘愿,美梦南柯草上霜。
衣食住行月走累,柴油盐米日奔忙。
星移物换功无就,日递月嬗青鬓苍。
壮志未酬花甲岁,忍看旭日走残阳。
东隅已逝桑榆晚,遗恨缺无佳景光。
常慕周公读书志,总怜宗悫侠流香。
再无铁手回天力,清泪两行神自伤。
春天忆青春
别文玉(河南漯河市)
春阳暖煦意悠然,乌发成霜志亦坚。
往念黉门传道处,常思旧岁育英篇。
粉灰飘洒滋才俊,书韵盈怀启学贤。
少壮已辞情越切,满园桃李绽新妍 。
如歌春天梦青春
王凌旻(河南内乡县)
春光旖旎照窗明,花影婆娑念昔情。
草长莺飞寻故地,桃红柳绿忆纯清。
当年热血心澎湃,今日安闲梦难平。
岁月如歌人易老,但留思绪满胸生。
春天忆青春
李平忠(湖南长沙)
近古稀年怀往昔,青春热血铸军旗。
从戎报国心无悔,从政为民志不移。
铁马金戈征战地,青山绿水治家基。
春来又见花开日,笑看浮云我自吹。
二,现代诗歌版块
自由诗·春天的回忆
谭运宏(河南内乡县)
东风暖阳拂心弦,
万物复苏锦绣添。
花甲岁月青春忆,
四十二载执教忙。
一支粉笔绘蓝图,
两袖清风抒情怀。
三尺讲台传道义,
四方桃李花盛开。
时光里的青春回响
曹瑞士(河南西峡县)
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
心灵的春天悄然归来。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青春的旋律在心中奏响。
那片操场的绿草地,
是青春肆意的舞台。
足球滚动,笑声飞扬,
汗水闪耀着希望的光。
教室里的旧桌椅,
刻着懵懂的小心思。
粉笔灰飘落,知识流淌,
梦想在心底悄悄生长。
青春如春日繁花,
每一朵都娇艳难忘。
那些一起追过的星,
是夜空中最亮的芒。
如今岁月已流转,
但青春从未退场。
它在记忆中永恒,
温暖着余生的时光。
青春在春色里荡漾
薛平彦(河南内乡县)
春 跑步拉开帷幕的剧场
阳光倾泻
嫩绿与姹紫纷纷张扬
生机与希望争先登场
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水墨画
在春色的宣纸上疏狂
沐一池明媚
掬一捧馨香
调一盘阳光的心情
来到人生的阡陌上写意
依稀可辨 青春的韶光
书生意气的时光
是那样灿烂芬芳
恨不得拥有杜勃罗留波夫的梦想
登上马雅可夫斯基诗的楼梯
瞭望那别有洞天的远方
在广袤的唐风宋韵中徜徉
让知识叠起浪涛
让文字打起涟漪
青春浩气硬把诗塞进生命的行囊
韶光的影子躲在这多梦的春里
青春在春色里荡漾
时下 春光如画
岁月翻开了新的篇章
原来青春并未走远
因为我已皈依在诗和远方

春天里的回忆
杨雁君(河南内乡县)
老柳树垂下发黄的睫毛
风解开第五颗琥珀纽扣
泥土开始翻涌褪色的蒲公英
某个名字正在抽芽
蝴蝶标本在玻璃下呼吸
翅膀还沾着二十年前的骤雨
我们曾用自行车铃铛
惊醒了整片油菜花的睡眠
石阶长出青苔的皱褶
空信箱含着半枚月亮咳嗽
那时雨水总是斜着走路
把校服染成天空的胎记
当紫云英爬上篱笆的脊椎
我数着榆钱买下整条林荫道
而你的影子正在融化
成为所有枝桠间晃动的光斑
候鸟衔着去年的温度归来
草籽在旧日记本里爆破
溪流依然练习倒立行走
带走所有不敢落地的花
三,散文版块
春天忆青春(七绝二首)(附散文一篇)
苗青瑞(河南内乡县)
(一)
老人悟(通韵)
又逢柳绿草青青,观景仙翁道内情。
峰岭柏松心本硬,藓苔身矮欠东风!
(二)
胆大为王
观花旧事上心头,甲子孤身闯冀州。
九死修来经纬术,春风自此未曾休!
(三)
散文·漫谈青春
苗青瑞
上岁数后,回想一下,每个人的人生,真似乎是命中注定:
一,年少时,有的人不仅聪慧,更主要是比同龄开悟早,很小就有野心,并且又十分自律,这样的娃儿,未来不成材,岂不成怪事了?
二,对于平凡的孩子来说,家庭这个平台,十分十分重要:对于人们的成长,青少年时代,大多都是懵懵懂懂的,此时,假若有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父母指导、鼓励、点燃激情,及提供经济保障。十分十分关键!
三,具有虎狼无所畏惧的野性,真难得。
一个畏畏缩缩、瞻前顾后的的鼠辈,岂能干大事?
······
总之,据我自身体会和观察,一个人,青少年时代的认知、性格、家庭平台,对每个人未来的成就大小,起决定作用!
写在春天
王松峰(河南内乡县)
春日融融,桃李艳艳,春不知不觉着来了。
徜徉花海,不经意间想起你我初逢的一瞬间,冰肤玉肌,不着粉黛,就那么俏生生的斜倚在枝头,在惊艳的注视下,被灼热的目光所炙,一抹绯红涌上你的脸庞,轻掩樱口,螓首低垂,在悄无声息间,偷偷的投来惊鸿一瞥。
于万千花朵中与你结识也是一种缘份,从花苞孕育之初到成熟结果,艰辛程度要比一段善终的恋情更难,要经历雨水的洗刷,人为的疏理,还有那不解风情的春风,更是吹的一地落红,满眼望去,遍地凄凉。
自见你后,满心期待,白日是你,夜晚还是你,梦里梦外,痴缠不休。看那每一朵飘落的花瓣,总在想,跟每个夭折的恋情何等相似,没有果的因,只会是一个个无尽的烦恼,但每朵盛开的花,总会引蜂招蝶,开启一段不知道什么的经历。
每到分离的时候,总是犹豫着不忍拂去,总是舍不得就这么放手,是刻意的邂逅也好,是假装的浪漫也行,总是在自己骗着自己,总是还在幻想着都能有结果,可一旦都有结果,现实里受罪的只有你自己,只有忍痛留下一个。
说的再多,没有见过你的人从来不知道你的美,大部分人还是喜欢你的美,追逐你的美,在山林田间,在小溪河畔,有春的地方,就有你的身影,笑魇如花,不管有人无人,你只管盛开,不论热情冷脸,你只管把你最美的一面奉献出来,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就那么缺心眼似的傻笑。
一颗果子的成熟比一个人的成熟经历的还要艰难,如果能像花儿那般缺心眼的傻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做好自己,对所有事坦然处之,怡然自得,你也会像果子一样渐渐熟了。
春游方山·情满春天
王华伟(河南内乡县)
(注:方山系内乡县著名风景区之)
暮春,清明,薄云浮日,清风送爽,正是春游的大好时光,劝君切莫错过。唐人杜秋娘也说:“花好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七点半钟,匆匆向方山而行。
路旁,芳草萋萋,花木扶疏,杨柳吐绿;田野,黄花橙橙,麦苗青青,一派郁郁葱葱,招致蜂飞蝶舞,雀飞戾天。南风和煦,麦苗翻伏,花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无怪乎古人说:“三月轻风麦浪生,一路青青到永城”。
及至山脚,举首仰望,方山巍峨,直插云霄,使人望而生畏。无暇多思,振作精神,一人沿山道而行。
山路崎岖多折,怪石立路。小道旁,乱石遍地,荆棘丛生,黄花红英,杂处其间,只觉暗香袭人。初上时细行慢步,不觉累人;比至山腰,山陡石巨,崖高路窄,使人大汗湿衣,气喘吁吁。山势嵯峨,峰回路转,行径多弯。嶙嶙怪石挡道,绕而避之;刀削山崖横路,攀而登之。几经曲折,历尽艰险,方山之巅,终现眼前!此时回头下望,巨崖烈谷,使人心惊肉跳,嗟叹不已。
及既上,天风浩浩,长空悠悠,鹰上扶摇。山顶上红旗飘飘,箫鼓阵阵,仙乐陶陶,让人逸兴遄飞,壮怀激烈,感极而歌者矣。
放眼东眺,云海漠漠,菊潭迷离,湍河若带,黄水历历。俯视山下,香村碧树,稀稀疏疏;肥田沃野,黄碧接天。回头西望,云山叠翠,峰巅林立,如仙境,似梦中。南北而视,青山绵亘,如人舒臂,象八达岭,一道天然屏风。
江山多娇,故园美好,引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然而千古江山依旧,秦皇汉武易逝,多少英烈伟人事,徒使今人遥思!
漫道山河无主,年少登山,欲把山河览。惜春不驻,韵华易暮,然而雄心壮志可消磨?错错错,从头越,遍历山河!
散文
他们的青春也曾绚烂
——我值青春想到了他们的青春
王飒(河南南阳市在职教师)
一,青春也曾绚烂
春天到了,但不一定明媚,然而他们的记忆停留在也曾绚烂的青春岁月。夜幕已至,从健身房出来时,看到了一位大叔,穿着一身休闲的服装,但是略显破烂,腰间斜挎了一个背包,头发凌乱,但是言语清晰。他嘴里念念有词,手势也来回比划着:“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不应该是金钱和地位,而是......”“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不应该是......”“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声音越来越远,除了站在一旁的我,没有任何人,没有倾听者。我想大叔或许有自己的理想境地,当失望积攒太多之后,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世俗中通常称他为“疯子”。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将自己困囿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人走进,无人倾听。
二,幼时的记忆
我跟他是同一个村子的,小学时同班,学校就在村子的中央,距离每一家好像都挺近。由于比较小,每次放学的时候,需要家长来接。放学铃声一响,大门的这边是一群吵闹的孩子,大门的那边是一群等待的家长。“她就是那个疯子”黑黑的头发,齐肩,高高的个子,在人群中异常显眼。眼神飘忽,嘴角总是挂着一抹笑,但是笑容给人的感觉是苦的。她的旁边没有其他人,她站在人群的角落里。她是他-我同班同学的母亲。那时的她30出头,是一个母亲。现在的她50出头,依旧是一位母亲。20年前是这样,20年后还是这样。男孩看到了招手的母亲,沉默,一直跟在母亲的后面。我加了村里的大群,偶尔还会看到关于她的消息,是她的丈夫发在群里找寻她的消息。村子里流传着关于她的故事。高考那年,她考得不错,本来是可以上大学的,但是却没有。听说被人顶替了。于是便永远停留在那个夏天。再后来步入婚姻,有了孩子,一直到此刻。
三,停滞的记忆
“别学那么厉害,不然就真成傻子了,村南头的那个姑娘”“那个姑娘不就傻了吗”那个姑娘是村子里少有的大学生,而且是很好学校的大学生。村子不大,一件事情很快就被整个村子的人知道,并且不断加工,成为一件传奇的事情。那位姐姐长我好几岁,在北京读书,读了本科、研究生、博士,由于成绩很好,在北京也有了很好的工作,家中的弟弟也在她的帮助下,工作有了着落。一切都有一个好的发展势头。不过有一天,她回家了,状态很不好,神志也不清醒。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依旧是不清醒。有一段时间回家在超市遇到了她,变胖了一些,但是依旧是几年前的样貌。旁边头发花白的是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很晚的时候才有了他们姐弟二人。听说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她一个人完成了一群人很长时间都做不了的事情。本该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结果却遭受一片诋毁和谩骂。在一片恶劣的环境中,她便永远停留在完成艰难事项之后。
四,记忆中的他
“他就是一个圣人蛋(骂人的话语)”“会写字,会画画,人长得又帅”“功夫也了得”他是村子里的异类,不过最后他疯了。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我读高二的时候。他总是穿着一身黑色的风衣,戴着一顶黑色的礼帽,特立独行,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位很帅气很酷的大叔。但是在村子里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出尽洋相”的人。他的英语很好。有一天晚上跟家人一同出来散步,经过他的家门口,看到屋子里坐了一些人,正在火热地聊天,我们也加入进去。他说话的语速不紧不慢,掷地有声,说到动情之处,加上夸张的表情和手势,好似一场精彩的表演。忽然他将目光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是在场唯一的一个孩子,一个学生。他问我上几年级了,高二,他说他在别的地方教英语,说话间拿出了包里的笔记本,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英文,字很漂亮,像英国绅士笔下的字,我脑海中忽然闪现着穿黑色风衣,戴黑色礼帽的形象。高二的时候政治要学习“哲学”,认知里面认为哲学很抽象不好理解。家人说可以去问他。我带着疑惑问他“什么是哲学”“哲学都学习什么”,他走进房间,又拿出来一个笔记本,依旧是密密麻麻的字,从第一页开始,他让我读里面的话语,读罢,他便开始旁征博引,开始解释相关的词语。他爱喝酒,他不常出现在村子里,他村里的房子很小很破,但是收拾得很干净。经常会在不同人家的饭桌上见到他。醉酒的时候便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期间添油加醋,旁人笑着应和,言辞间更多是不相信。于是他在这家喝酒,在另一家喝茶,在下一家吃饭。人们没有赶走他,好像也挺喜欢他的夸夸其谈。后来很少见到他,总是在别人的口中听到关于他的消息。前段时间,村子里的大群统计没有交电费的名单,在名单上再次看到了他的名字。“他不是已经死了吗?”“房间空荡荡的,谁用电”?他疯了,赤身裸体在大街上奔跑,最后被送到精神病院,在那里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是村子里的“神童”,直到年老时依旧被称为“神童”。死后谈起他依旧是“神童”。
五,记忆中的她
“小心”!“天呐,车子快倒了”!这时一双手紧紧地握着车把,车子稳稳地停下来。她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但是经常会在不同的村子里看到她。她总是拄着一个拐杖,捡拾别人丢弃的东西,好像住在岗上一个废弃的小房子里。在我们的村子里经常见到她,大家有时候会给她吃的以及自己不穿的衣服。她跟我奶奶的年龄差不多,但是却无家可归,四处流浪。她好像不会说话,窸窸窣窣的声音从她的面部传出,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她的出走,但是总觉得异常悲凉。只是后来在水井里发现了她。警察立案调查,她被杀害了。那时候小,不知道最终的结局怎么样?家人也不会跟一个小孩子谈起生死的话题。但是,那天我带着弟弟快摔倒的时候,是这个外界认为流浪的“疯子”,给予了帮助。她的世界是温暖的,善良的。可能由于难以想象的失望,使得她走出困囿的世界,忘却了回归。不知道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只知晓在青春岁月的某一刻,所有的美好,可能会戛然而止。即使春天来临,并没有所谓好与不好,只是时间依旧向前走,记忆仍然在停留。那一刻,青春停滞,时光匆匆,样貌变化,但停滞时构建的世界,在言语行为间一一体现。但是悲伤的是,他们最初都是正常的人,需要有人记得他们也曾绚烂的青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