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鞓红牡丹原产青州,北宋开始名冠天下,近代已无人知晓。冯蜂鸣发现鞓红文化,并考证出鞓红就在青州偶园,树龄300多年依然茂盛。从此,鞓红牡丹及其文化,遂被当代所识。
冯蜂鸣研究成果《鞓红即青州红》一书,特邀冯志伟诵读,于此发表,以飨诸君。

(上图摄影:彭向东)
曾几 • 落尽不曾知
原因很简单,鞓红不是“浪蕊”,而是“名花”,更是北国名花。可如今的整个北国,已经不是“宋土”,而是“胡地”了。于是,名冠天下的鞓红,就不仅是完璧大宋的缩影,直接就是曾几心神里的“国旗”、“国徽”。
此刻的鞓红,承载了曾几所有的忧国之情。因此,他必须继续蘸泪疾书——
诸君可能未闻过曾几。可您一定熟知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就是曾几。
其实,曾几不仅在文苑里是个杰出的。在官场上,他也是羊栏里跑出的一头驴。他做江西、浙西两地的提刑官那会子,居然,惩治腐化动真格的。他把那极尽腐化的黄岩县令,逮了。查清了犯罪事实,尚未判决呢,副宰相出来说情。谁都知道,“秉公执法”是说给别人听的。谁要真“秉公”,必定是个“病公”。曾几当然明白这个规则。所以,他就要给那副宰相一个回答:
从重从快,斩首示众。

(上图摄影:彭向东)
南渡以后,曾几对秦桧宰相,更是要命的反感。秦桧主张向金人多送财物以求和。曾几便教导皇帝:
“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
“币”就是礼物。
宰相的大政方针,怎么就连点小益处都没有,只有大害处呢?秦宰相很窝心。
这还不算,曾几又为皇帝指明方向:
“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
意思是,现在应该全国上下砥砺振奋,加强军备,节省开支。把军事作为中心工作,其他事情放一放。如此一来,纵使北伐,收取中原,也便“可也”。
秦宰相更火了。我是上头。我想巴结金人,好好孝敬人家,你怎么就吆喝“北取中原”呢?你以为和我调歪,就有好果子吃呢?看来,只有叫你早点离岗,那才“可也”。
于是,曾几哼着小曲儿,卷起铺盖卷儿,到江西上饶的茶山,当他的“茶山居士”去了。
这样的人,陆游怎能不爱。他说他与曾老师,“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国之言”。
你说这曾几多邪气,国家都不要他了,他还在“忧国”。
这个《戏成三首》,就是曾几的又一次“忧国之言”。
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
惊呼之余,戏成三首
茶山老子竟成痴,
谩说寻芳去不迟。
浪蕊飘残犹自可,
名花落尽不曾知。
不令老眼看鞓红,
岂是青春不负公。
尚有扬州风物在,
亦防此段并成空。
南渡年来两鬓霜,
牡丹芍药但他乡。
即从江水浮淮水,
便上维扬向洛阳。
【注:
曾几:1085年生,1166年卒,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人。
茶山老子:作者的自称,类似于“茶山老头儿”。茶圣陆羽曾在江西上饶种茶,那里有著名的茶山寺。曾几于上饶寓居七年,因称“茶山居士”。
谩说:骗人的话。
浪蕊:不结实的花。这里指普通花卉。
扬州风物:指扬州芍药。
维扬:扬州。】

(上图摄影:彭向东)
曾几有个同姓不同宗的好友,曾惇,字宏甫。这天,宏甫从江北过来看望曾几。曾几问他,牡丹园里的鞓红开了吗?宏甫说,已经落了。曾几当即连声惊呼:
苍天不公啊!老夫尚未临顾,鞓红怎可谢落矣!
他叫唤够了,挥毫写道:
我这个老头,果然是个痴呆,
竟欺骗自己说,出游赏花晚不了。
普通花卉开败零落,原是寻常之事,
名花落尽了,我怎就不知呢!
作为一个既学识渊博,又历尽沧桑的老人,早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人了。结果,就因为没赶上鞓红的花期,他又是惊呼鞓红为何零落,又是大骂自己痴傻,又是痛恨自己欺骗了自己:
几乎就疯了。
原因很简单,鞓红不是“浪蕊”,而是“名花”,更是北国名花。可如今的整个北国,已经不是“宋土”,而是“胡地”了。于是,名冠天下的鞓红,就不仅是完璧大宋的缩影,直接就是曾几心神里的“国旗”、“国徽”。
此刻的鞓红,承载了曾几所有的忧国之情。因此,他必须继续蘸泪疾书:
不让我这老眼看到鞓红,
难道,春天唯独不辜负宏甫吗?
幸好,还有扬州芍药可以观赏,
唉,仍要提防这件事也化为泡影!
曾几发疯过后,又埋怨起春天来:你只让宏甫见到鞓红,这是有意负我呀!
然后,曾几就安慰自己,比鞓红稍晚开放的扬州芍药,我还有可能看到呢。不得已而求其次罢,“次”能实现,也是好的。
这时他又清醒了:
只怕我看芍药的梦想,也是一场空啊。
因为,曾几误了花期,并不是他老糊涂了,而是那些花香之地,早已不是他们的国土。鞓红看不成,想看芍药也没门儿。金兵连扬州都占着呢。

(上图摄影:彭向东)
第三段开始,曾几又有些明智地说:
南渡这几年,我已愁得鬓上染霜了,
牡丹和芍药,只在它的故乡。
这就是曾几知道,莫说愁得“两鬓霜”,纵使愁得一头秃,也看不到北国的花。鞓红虽好,却不会插翅飞来。
后面两句,曾几忽地又做起梦来:
我如果,从长江乘船再经淮河,
那就可以到扬州、至洛阳,赏花去了。
曾几设计的路线并不错,交通工具也恰当。可是,美梦能够成真吗?
其实,曾几早就知道了,天公就是专门辜负他的,就是“不令老眼看鞓红”的。光有完美的打算,没用。
读到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
鞓红,既是曾几灵魂里的国花,又是他生命中的希望之花。然而它,此时此刻——“已落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