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天气很反常,虽然是春天,却比冬日还冷,甚至是冻得透骨。都明白“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天空的亮度远比冬季明了了许多。人们也陆续换上浅色的衣服,五颜六色已成风景。
总之,天上的纸鸢,五花八门,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也有飞着飞着莫名其妙地掉了下来,还有的越飞越高,影子却越来越小。有道是“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
据说扎风筝很有讲究,骨架很关键,糊的纸也不能小觑,要想在天上自由翱翔,必须面面俱到,需要老艺人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才能确保风筝的正常飘移。
我小的时候也尝试做风筝,爸妈不给买,说玩物丧志,万般无奈自己动手,先偷两根筷子,然后在中间抠一个孔,类似榫卯,随后一摁,再找一张白纸糊上,随意画上几笔,即刻粘上两条纸做的飘带,偷一团织毛衣的线,拴在交叉的筷子上,这个风筝便大功告成。剩下的就是炫耀手艺了。
可惜天不作美,我的风筝就是飞不起来。无论怎样修改,就是飞不起来。只能放弃,经常遭受冷嘲热讽,往往被人埋汰得面红耳赤,那叫一个无地自容,可惜了一团毛线啊……
其实这类糗事,我经常做,家里的东西坏了,基本非我莫属。家里人给我的评价就是“败家子儿”。儿时经常遭棍棒洗礼,跪着是常态。老人们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也许有道理 ,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待”。
至于孝顺,我还真的没有做到。遗憾也好,无奈也罢,属于那个年代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父亲的自戕,母亲的伤心欲绝,都已成历史。而今我也人老珠黄,不再孤芳自赏了。我已看淡人生,看淡过往,解开肩扛久已的枷锁,回归善睐明眸的过往。这样也许是最好释然。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
声明:主播将“扎风筝”的“扎”读成了翘舌音,应为平舌音。特此更正,一并致歉。因为身体有恙,所以就不重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