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李峰笔下的“竹子及其他”
王长鹰
一样的竹子,在农人锄下是“柴”,在作家笔下是“镜”,在淑女闺下是“思”,在书画家墨下却是“魂”……是“携来百侣曾游”的非凡记忆,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光辉历程……
书画家李峰的桌案上,就立着“这样的竹子”,尤其在他的墨海里,不仅有用“竹片”做成的一叶小舟,还有用“竹的骨骼”做成的篙,用“竹的灵魂”做成的梦,用“竹的思索”撑起的寥廓天空……
看李峰“笔下的竹子”,不由就令人想起那个清代也画竹子的郑板桥,只不过郑板桥“笔下的竹筒里”,装满了令人痴迷的“难得糊涂”,而李峰“笔下的竹筒里”,却满载着“诗和远方”……
郑板桥“爱竹子”,爱到无暇他顾,而书画家李峰却节制着对“竹子的爱”,因为他的笔墨下,还有陪“竹子成长的土壤”。
更有“土壤上翻腾着的春夏秋冬”,还有“夏天的蝉”,“冬天的雪”,“春天的脚步”,“秋天的憧憬”……
一个人,活着,男人当有男人的气概,女子当有女子的贤淑,气概多养豪迈之士,贤淑多出厚家之母……
“士者”,可为知己者而死,可为共欲者同生;“母者”,可为知音者而歌,可为子孙者尽奉……
书画家李峰的书画里,就装满了大国文明中的“士”与“母”,是把家国情怀揉碎之后蘸进笔墨挥毫而写的奋斗者的样子,是将豆蔻年华碾成思念孤灯月影下的红颜知己。
是让青春和梦想撑起人生风帆的灼热渴望,是因为有你而感到无限温暖,因为有你而信心倍增,而义无反顾,而策马加鞭的勇气和力量……
作家的笔,是让梦想变成未来的样子,而书画家李峰的笔,是蘸着热情和豪迈。
让生活变成美丽的样子,让梦想变成渴望的样子,让一切的一切,都变成用心去温暖,用生命去点燃的想要的样子……
书画家李峰的书画,无论是“竹子抑或其他”,就是这样的样子,也是每一位观览者心中渴望的样子!
2025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