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盖吉忠
东方欲晓,雄鸡高唱。在小城的上空萦绕,如同一首岁月的歌,唤醒人们早起。随着金鸡报晓,远处的空巷里不时传来了犬吠声,鸡鸣、马嘶 、驴嗯昂的声音把小城从沉睡中吵醒,小城开启了崭新的一天。
天刚刚放亮,我起得很早。来到了室外,外边的空气清新。远处鸟啁啾的声音传入我的双耳,沁入我的心田。我漫步在家乡小城的街道上,街面宁静,商铺的门紧锁着,牌匾上的灯光在闪烁,一行行字幕清晰地映入我的眼帘,车辆在大街上穿行,秩序井然,司机礼让行人。这时,路上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行走在大街上,有的慢行,有的步履匆忙,还有的边走边聊。好像要把所有的高兴事带回家,和亲人一同分享。
我行走在家乡小城的街道上,街道两旁高楼林立,错落有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挤瘦了城市的天空。街路在高楼大厦地掩映下,街道显得狭窄了,我来到了小城的“小吃”一条街,各种各样的小吃铺鳞次栉比,音响揽客的声音不绝于耳。羊汤、刀削面、拌面、拉面、包子、水饺、大果子应有尽有。你想吃什么,都能满足你的味蕾。各种小吃铺都有自己的特色,真正地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饭菜经济实惠,价格不贵,质量有保障,美味可口,服务热情周到。做到了来有应声,服务有笑声,走有送声。一流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我来到了小城的菜市场,沿街的路旁摆满了蔬菜。有顶花的黄瓜,有紫色的茄子,有新鲜绿色的豆角,还有土豆、大头菜、白菜……卖菜的摊位多如牛毛,足有三四百米长。离青菜摊位不远,有卖活鸡、活鸭、活鹅的,还有各种鲜鱼,大都是地产蔬菜。我和一位五十多岁的卖菜妇女聊了起来,她家是附近菜社的。据她讲每天天刚蒙蒙亮,家人起来,来到蔬菜大棚,采摘各种蔬菜,来到市场售卖,她家出售的菜都是新摘的,不卖过夜菜。她的菜很受用户的青睐。菜市场上人山人海,卖菜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时在耳畔回响。卖菜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他们旁边的桌子上或者凳子上放着微信二维码,年轻人扫码支付,岁数大的用现金支付。如今,做买卖的都用上了现代化的支付方式,现代化的生活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科技的飞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人们提着新鲜的蔬菜,在菜市场来回走着,不时地看看这个摊位,又望望那个摊位,都想买到心仪的肉蛋奶。
我沿着西马路向小城西南走去,不大一会儿,来到小城的人民广场,广场上人越来越多。都是晨练的市民,四五十岁的居多。广场上播放着优美的舞曲,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随着音乐的节拍,跳着优雅的广场舞,舞姿优美,动作协调,服装整齐。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他们的身上,感到生活的美好。他们动作娴熟,优美的舞姿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不时发出喝彩声!他们是小城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给人们带来欢乐,给小城增添光彩!太阳已经升高了,我仰望蔚蓝的天空,偶尔有不知名的鸟飞过,它们唱着婉转的曲子,和清风流水应和着,它们为人们加油鼓劲。
在高亢的乐曲声中,活动结束了。人们回家或者来到早餐的地方用餐。我也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春风牵衣袖,迷人的景色看也看不够。”街上人多了,行色匆匆,车辆川流不息,店铺开门营业,各种叫卖声,音响播放着流行歌曲,汇成了欢乐的海洋,优美的乐曲在我的耳旁久久回荡。
作者简介:
盖吉忠,黑龙江省庆安县大罗镇中学高级教师。北林区作协会员,小说、散文、诗歌发表在《绥化晚报》《伊春日报》《北极光》《青年文学家》《中国作家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