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叫李少华
桑民强
他叫李少华
他是位四肢四残的集邮家
中国邮坛称其为集邮界的保尔
因为他走在全国残疾集邮者的最前面
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却精神抖擞
1964年秋天的阳光明媚
705个杭州知青从西子湖畔来到宁海长街
在山头里塘村海塘边的茅草屋里
17岁的李少华带着他在学生时代收集的邮票
开始了他充满传奇而坎坷的人生旅途
围海筑塘、修建水库
春耕夏耘、秋收冬种
茅草屋里的煤油灯光昏暗
一枚枚方寸邮票的五彩灿烂
驱散了一天劳作的汗水和辛苦
1969年,夺煤大会战的号角在宁海吹响
下乡宁海前在杭州上过电工学校的李少华
被抽调到大山深处的煤矿筹建煤矿电厂
翻越三十里枫槎岭大山的崎岖
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他踌躇满志
一路走来
命运的障碍残酷无情
工棚起火
救火时留下的伤疤累累
矿车出轨
压裂了他的腰椎骨
压断了他的右大腿
重伤把李少华在床上钉了整整半年
他硬撑着站了起来
调到县城的工厂后
他再次经历了命运给他的沉重磨难
——宁海剧场外车水马龙
一辆失控的拖拉机突然冲上人行道
把他那条用钢板固定的右腿撞得粉碎
和死神去打了个照面的李少华永远地失去了右腿
命运至此冷笑着要他安心了
但奇迹又一次发生
右腿高位截肢的他
告别在杭州工作的妻子和幼女,
装着假肢、拄着拐杖又回到宁海的工厂
不忘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的再生之恩
远离亲人的李少华在宁海的工厂又工作了整整十年
邮册里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爱迪生、贝多芬……
这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残疾人楷模邮票
给李少华的未来增添了力量的源泉
他用自己组装的电视机,自学当年电工学校未完的课程
他用设计的电子新产品,回报给他再生之恩的宁海人民
十年后的1987年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被杭州一家大型电子企业作为人才引进的李少华
调到杭州与妻子女儿团聚
承担企业主设计工程师的他
业余时间,继续用他的集邮爱好激励自己的人生
他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
带领杭州的残疾人一起在方寸之中与伤残抗争
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集肢残人、聋人为一体的残疾人集邮协会
又筹办了我国第一届残疾人集邮展览
国际集邮联主席发放给邮展的贺信
高度评价残疾人邮展是与奥林匹克运动接轨的一个实践
时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杭州新侨饭店听了他的汇报
激动的称誉“残疾人集邮,杭州带了一个好头!”
1991年6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集邮报告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集邮给残疾人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他作为优秀共产党员在报告会上的演讲
感动着参加报告会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的心灵
他两次参加全国集邮先进巡回报告团时的报告
震撼着二十多省市区成千上万集邮者激动的心田
命运一忍再忍
终于气急败坏
2003年,一场无情的大火
把李少华再一次推向灾难的深渊
经历四次病危通知书
五次剥去头皮进行植皮手术的他
在烧伤科ICU病床上,依然没有屈服
上千封全国各地邮友的慰问信的鼓励,
使他发出了“你可以把我毁灭,但是绝不能把我打垮”的呐喊
出院后,
已经四肢四残、全身伤痕累累的李少华
依然乐观而坚强
他用世界各国残疾人题材邮票编制了一部部专题邮集
《不屈的人生》《残疾与康复》《拐杖》《轮椅》……
以在全国邮展以至世界邮展上取得摘金夺银的优异成绩
震撼着全国各地的残疾人集邮者的心灵
他撰写并全国集邮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的
《残疾人集邮与中国特色的集邮文化》
《残疾人题材邮票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诠释了“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的哲理
他拄着拐杖、推着轮椅,自费奔波于十几个省市
给残疾人集邮者讲课
辅导残疾人集邮者撰写邮文、编制邮集
他在杭州、上海、南京筹办全国性残疾人邮展
他将十几个省市残疾人编制的200框邮集
推选到2019武汉世界邮展的殿堂
让他的残疾人兄弟姐妹参加世界邮展残疾人集邮作品邀请展
使当年国际集邮联主席的期盼在中国再次得以实践
2023年10月,
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的圣火
照亮了钱塘江边“大莲花”的上空
浙江省残疾人之家里举办的
“庆祝杭州亚残运会”第七届全国残疾人邮展的展厅里
人头攒动
作为该邮展组委会主任的李少华
再一次带领全国各地的残疾人集邮者
用他们的聪明才智
为亚洲残运会呐喊,为杭州增辉
展框前,中国残联主席程凯
推着李少华的轮椅聆听他的讲解
展馆里,国际残奥会主席帕森斯
激动地写下“中国特色、中国加油”的题词
邮展后
曾经在2018年就将自己收集半个多世纪的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
捐赠给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
创建了一个世界唯一的“中国残疾人集邮馆”的李少华
又为在浙江特教学院创建 “浙江省残疾人集邮文化廊”
而奔波操劳、无私奉献
李少华是个弱者
工伤退休后在家休养无人有怨言
李少华又是强者
作为荣获“浙江省自强模范”称号的他
用他的执着和努力
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集邮文化事业不断推向高峰
在一弱一强的强烈对比中
李少华感到人生的充实
在与命运持续的搏斗中
李少华感到幸福的滋味
这位11年前为在长街创建“杭州知青亭”作出巨大努力的重残人说,我在宁海生活了四分之一世纪,
是方孝孺的铮铮铁骨、柔石的坚强不屈、潘天寿的聪明才智……
造就了我的昨天和今天

